时间:2014-03-12 来源:紫砂之家
印章是在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作为日益频繁的商品交换的信用凭证而产生的,以保证货物的安全转徙或存放。刘熙《释名》中说:“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这道出了早期玺印的作用。
在秦朝之前,印章都称为“玺”;到了秦朝,规定皇帝用的为“玺”,其他人的只能叫“印”,或者“章”。古代使用印章,并不像现在这样蘸上印泥按在纸上。因为那时人们封存物件或递送物件,如果单用绳子扎住,难免被人偷拆,所以在绳结上封一泥块,把印章盖在泥块上,别人就不能拆动了。这种泥块叫做“封泥”,用来封存财物、文书等。
古代印章还有几种不同用途:
1、手工业者在所制造器物上的类似“签名”性质的行为,即所谓
的“物勒工名”。铁器、陶器、漆器上面都很常见。
2、器物名称的图记,表明其所有者。
3、钱币上的说明文字。
4、专门佩带,用绳子穿起来随身携带,用以辟邪。
至于将印章蘸上印泥盖在绢面或纸面,那是南北朝时候才开始的,这种用法一直保持到现在。唐宋之际,收藏图书字画的风气流行,书法家和画家们常用印章代替签名,或者在签名下面再加盖印章表示信用。后来,又成为一门专门的印章艺术。
印章文字或图像有凹下与凸起两种形体,凹下的通称阴文,突起通称阳文。
为了避免误解,又根据印在纸上的具体形象将阴文和阳文分别称为白文和朱文。红白二色配合在一起,色彩艳丽协调,对比强烈,为东方民族所喜爱。印泥自唐代以来就是红色,到近代做工更加精致,色彩更加鲜明。一方印章中,如果红色较多,给人强烈、充实、饱满的感觉;如果白色较多,则时仍按倒空旷、宽敞、愉快。
印章通常是方形,也有少量为圆形、长方形、椭圆形;后世又出现了葫芦形、上方下圆形、秋叶形、钟形等,变化无穷,丰富多彩。
有些印章是金属铸制的,名为“铸印”,铸造时连印文一起铸成;非金属玺印如石、玉印等,只能用刀凿刻,成为“凿印”。对于不同材质的石或玉,要用不同硬度的雕刻刀。
印章上面的印文大都使用篆字,借其古朴之风;另外粗细均匀,方便雕刻。若用隶、楷等体,则神韵大异。
书法水平、雕刻技巧固然重要,作者的气质、人品对于作品的格调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品德高尚、腹有诗书、才华横溢的人所刻的印章、所写的书法、所作的文章,自然下笔妍雅,不落俗套。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人的熏陶是由内而外的、整体化的气质培养。在今天,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时,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雅高洁的艺术气息。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