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06 来源:紫砂之家
鱼鹰俗称老鸹:衔鱼老鸹。这在水乡多见不鲜。水面上,分单帮、小帮、大帮,一只或几只或十几只大小不一的渔船,几只或几十只鱼鹰,渔人大声呼号,竹杆船板 敲打得乒乓作响,小舟颠晃,水花飞溅,鱼鹰蹿上潜下捕鱼,这就是“放老鸹”。在水边路上行走的人,但见放老鸹,都要住脚观看一番,欢叫一阵,那景象煞是好 看。
一只强壮而勇猛,美称“深水老鸹”的鱼鹰价值数千元,渔人视作宝贝。它单个就能把一条几斤重的大鱼逮上水面,它的尖利有力的弯钩嘴啄,一下插进鱼鳃,有如 一双大手卡住人的脖子,惊魂不定的鱼只能蹿出水面喘息求活命了。有时鱼儿拼力挣扎脱落,鱼鹰潜水紧追不舍,马上又被捉住;这时,附近的鱼鹰闻声赶来帮忙, 渔人则迅捷运动小舟,飞快地举起套在长竹竿上的海兜,将鱼捞上船来。鱼鹰每捉得鱼,都向主人邀功请赏,它昂起脖颈,扇动翅膀,一边向小舟游来,一边嚯嚯欢 叫,那意思是说:我逮的鱼,给我吃吧,我也饿了、累了。渔人每见这种景况,则对鱼鹰来一番“精神鼓励”,做一番“思想工作”,激越它连续作战,水下有吃 的,快去逮呀:他猛打竹竿拍水,号着渔话:咦----喳喳喳!咦----喳喳喳!大鲤鱼唻,唻呀大鲤鱼!鱼鹰便在渔人的催吆声中继续潜水,司其天职。
在水下,鱼鹰的眼睛有如一对强光电筒,能看清几十步之内的鱼。潜泳时,它紧收羽毛,靠两只大脚蹼划水,其速度之快,运转之机敏,超过任何窜逃性命的鱼。而 在水上,鱼鹰则是个瞎子,它什么也看不见、闻不到,所以乖巧得同死的一般。它栖息在船帮两边的“T”形小木棍上,小木棍缠绕着草绳,防备它不慎时或沉睡时 因船晃动而滑脱落水。除了下水逮鱼,鱼鹰的“活动天地”,永远就在那根小木棍上,永远不迈动一步。
肥肉、小鱼、豆腐是鱼鹰的主食,投喂时间多在它劳累一天之后的下午三四点钟,每天只吃一顿。这同“早喂猫、夜喂狗”的道理一样。早上喂饱猫,它休闲、睡 觉,养蓄精锐,夜间饿而不困就去逮老鼠;晚间喂饱狗,它不外出觅食而忠守门户。早上八九点钟,鱼鹰饥肠辘辘,渔人适时将它放落水中,让它拼命逮鱼。
鱼鹰逮鱼的本意是充填自己的饥肠。它的喉咙很大,是个橡皮袋子,半斤以下的鱼,都能轻巧地吞下去。但是,它吃下的鱼,三五条聚积在喉咙里,却充不了自己的 饥。原来,渔人在它的脖子下端结扎了一道绳索,鱼进脖子而不得滑入胃肠。这种结叫“老鸹结”,活的,一抽就散。我们衣着上打的索结,如鞋带等,也称“老鸹 结”,形象美观,大方利索。渔人发现脖子里鼓鼓的鱼鹰,立即把它挑上船来,一手打开它的嘴,一手将鱼挤出,倒入小舟的活水舱。鱼鹰吞的鱼,其头是朝下的, 而挤出来时是倒着的,鱼鹰嘴里、脖子里经常刺出血来。因为饿吞进的鱼又被挤出来,鱼鹰有说不尽的悲哀忧伤,有好长时间,它不再潜水,浮在水面上慢慢游移, 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似乎在向主人抗议:我那么饥饿,我自己逮得的鱼,因何你要搜刮去?因何要挤出来不让我吃!?但它毕竟是鱼鹰,有气而无志,在渔人的吆 喝哄骗和竹竿的拍打之下,它又潜水捉鱼了;还是那个意思:肚里饿,水下有鱼;而衔得鱼,又被挤出来,又潜水衔鱼,捉一天鱼只闻得鱼腥气,肚里一直是空着 的。自然,吃饱了它就不肯再潜水捉鱼了。
有一种鱼鹰,人生最得意,人们把它称为“浅水老鸹”。这种鱼鹰没有潜深水逮大鱼的本领和勇气,它只在浅水边游啄,有时也装模作样潜水,但它的脊背都露出水 面,追食一些手指大小的小鱼,鲹条小鰟鲏。而渔人结扎鱼鹰脖子,是留有一定空隙的,否则它将窒息而死。这点空隙,正好阻住大鱼可滑进小鱼。所以,浅水老鸹 下水之后很快能吃饱肚皮,肚子吃饱它就无事可干了,就在水边玩耍了。在生活中,人们把不敢承担风险、不肯出大力气、贪图享受和沾小便宜的人,也叫作“浅水 老鸹”,这种人永远只顾自己养肥自己,对社会、对人类没有一点贡献,同古人所说的,食粟而已。
鱼鹰本来是野生的,经过驯化,成了一种捕鱼工具;它生命犹在,代代相传,但失却了飞翔的本领和本来的个性,由此而导致“深水和浅水”两种老鸹,一种勇敢勤劳,一种快乐逍遥。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