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历代紫砂名家传(七)

历代紫砂名家传(七)

时间:2006-12-30 来源:紫砂之家

吴云根

紫砂巨匠吴芝莱
开厂七老之吴云根

文/宜兴 崔听槐

声名盖乃师 来者有几人

一代紫砂巨匠吴云根(1892-1969),又名芝莱,出生在蜀山小镇上一个贫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很少上学,十三岁时就在蜀山跟随师祖汪根宝学紫砂壶艺,靠他的悟性和求知,三年学成满师。其时,清光绪三十一年,清廷已显衰败,经济日渐萧条,紫砂窑场大不景气,制壶难以度日,吴云根年少气壮,膂力过人,便经常依靠帮人运泥坯和挑窑货为生,以免枵腹之苦。其时,他对紫砂壶的制作,从不间歇,稍不满意,则随手摔掉。其师傅汪根宝在带徒时,就是如此严厉地对待下一辈的,也正因如此,造就了一大批成就显著的制壶名家。在当时,吴云根以又快又好蜚声壶界,以擅长筋纹器为代表,所制线圆、弧菱、竹段传炉等,无一不精,有「声名盖乃师,来者有几人」之慨。

巧艺轮出外省 关宜陶历史之先

1915年,吴云根二十四岁,由宜兴利用陶业股份公司介绍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同行的还有杨阿时、李宝珍,这是近代宜兴陶业界历史上,首次向外省推荐的第一批技师,令同道人刮目相看,足证其技术、艺术上已达到了相当造诣。在山西的三年中,他以丰富的实践积累,别出心裁,利用红炉(瓷器彩烤时用木炭做燃料的灶具)烧制紫砂,居然取得满意的色泽效果,又看出他在技与艺的结合上,思路的宽广,技艺之超然,推动了山西平定县制陶业的发展。
回家乡后,又度过了漫长的制壶生涯。1929年,他又受聘于南京中央 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后又到公办宜兴中学窑业科担任技师,1931年,他还推荐师弟朱可心进校担任技师,两人朝夕相处,联袂授技,延至抗战爆发学校才停办。

制技精湛 构思巧妙

具体谈到吴云根的紫砂作品,技艺精湛,构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他创作的提梁弧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壶、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被选定参加国内外的陶艺大展,声誉远播。他设计的竹节花盆、长方水底盆及新石铫壶、菱角茶具、柿子壶、鱼罩壶、春宁壶等圆器造型,在传统的手法上都颇具创意,受到人们的珍爱。
如他创作的双色竹段壶,取丰满的竹段为壶身,与盖选用段泥,壶嘴、把、钮选用紫泥,以竹节制壶嘴,并缀一小竹枝攀于壶体,又用弯曲的竹根构成壶的提把,盖面的钮也用小一些的曲竹制成,也有几片小竹枝叶舒展壶盖,疏密有致,竹叶似在风中摇曳,整体用两种泥色处理,色感和谐得体,色泽更显不凡,弥足珍贵。在成型处理手法上,竹节的纹理结构和节奏美感,疏朗的竹叶,竹枝和竹芽的生态美,都得到充分表现,人们可从作品中体味到翠竹的神韵。
还有柿子壶也很有特色,在普通的柿子造型中作出多种变异。有适宜装饰铭文且又光润的四瓣茎纹柿子壶,也有表现植物生态的翻盖柿子壶。所制作品,骨肉亭匀,光润内蕴,楚楚动人,为行家所珍视。他常用壶铭为「淡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粟之香」或「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闭评坡老诗」,盖款用「芝莱」,底款镌「阳羡吴制」。

弃门户之见 严师徒之训

吴云根尊师传训,重事业,植后学,为弘扬紫砂技艺呕心沥血。1954年,他参加了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提升为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成为紫砂顶尖人物之一。1958年,宜兴紫砂迎来了新一轮盛况,一大批新的学子进入紫砂殿堂,拜师学艺,开风气之先。他与任淦庭、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六位辅导员一起,各带徒二十多人,门墙桃李,极一时之盛。现在,吕尧臣吴震何挺初、葛明仙等一批海内外闻名的制壶高手,均出其门下,艺德双馨的汪寅仙最早师从吴氏而亲沐教泽。
吕尧臣大师称,吴云根待人谦和、大度,德艺皆碑,作品如人品,敦厚、朴实。同辈中摒弃门户之见,相处甚笃,对徒弟要求则十分严格,师徒关系保持和谐。尽管当年他年已六十七岁高龄,对学徒们谆谆教诲,至今历历在目。尧臣回忆说,第一年学徒时,有天早上他提出开展一次师徒比赛,规定每人做六把红泥小传炉壶,每只有四条筋纹,用模型,还叫徒弟们先动手。大家心里想,师傅年纪大了,我技艺上比不过,速度总不会输你。我们把身筒光好后,才见师傅动手敲泥片,全手工货。最后,还是师傅先完工,还对每个徒弟作品作一番讲评,使我们从心底里佩服。

竹海觅灵思 紫苗皆成器

吴云根年轻时对竹子有一种偏爱,经常去山里竹林中观察竹的形态,不同地貌、朝阳与阴湿环境长出的竹形态都有区别,为他制作竹段壶充实素材,丰富内涵,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教导徒弟们,用竹为题材,既要形似,更重神似,要懂得竹的生长、品格.制壶时就能融会贯通。有次,当着徒弟的面,他拿了—把竹段壶,出题问大家﹕盖面的「弯滴」是从那里长出来的?全场默然。约五分钟后,吕尧臣站起答﹕吴辅导,「弯滴」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吴云根后来私下曾对人说,尧臣日后能成大器,是所有徒弟中出类拔萃者。就今天尧臣的艺术成就,其师断言并非虚语。
1979年10月,宜兴陶瓷公司进京办展,陶艺登场,轰动京华。政界要人,社会名流,文艺圈人士,竞相一睹紫砂风采。有位北京京剧四团小生肖润德,为京剧名丑肖长华之孙,接连四天都去展厅细心观摩,每件作品看得十分认真,有绿与参加办展的吕尧臣高海庚相识。那次肖邀请吕、高去他寓所作客,他俩欣然前往,入室后,见茶几上摆着一套紫红色的线圆壶,尧臣脱口说这是我师傅吴云根做的。肖润德告知,那是1957年在北京一本展览时收藏的,这几年一直使用。尧臣说引添用得很好,无一点破损,色泽古朴,已不可多得了。肖说﹕「既是你师傅作品,你就带回去吧」。尧臣说﹕「不可,不可,还是你用着好。」被婉言谢绝。

半生风雨 一代巨匠

近代老一辈紫砂艺人,都走过风雨坎坷的前半辈子历程,苦况不堪回首。据吴荷珍提供的「忆父亲吴云根」数据中云及﹕「我是父亲最小的一个女儿,1949年我十四岁,靠我父母亲的劳动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生活困苦,四个子女中,只有哥哥和我读了几年书。父亲没有让我们兄妹四人继承父业,从艺紫砂。1955年,我报考公安被录取后,父亲叮嘱我,参加工作后,要很好的为人民服务,不能敲诈人民的钱财,不能欺压人民。父亲的教诲不时在我心中刻骨铭心。父亲一身光明磊落,公私分得特别清楚,直到他老人家去世,未给我们姐妹留下一件他个人的作品。」
「父亲一生勤劳纯朴,对劳动人民的感情特别深,有次厂里安排他去无锡疗养,他很过意不去,从宜兴乘车到无锡,因去疗养院还有一段路,那时公共汽车很少,他随身带着一只放换洗衣服的皮箱,便雇了一辆脚踏三轮车,他体谅车夫劳累,只把皮箱放在车上,反而帮助车夫在后面推着车走,到疗养院后,车夫只要二元钱,而我父亲却给了五元钱。对我们子女也同样如此,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他有时来宜兴看望我们,总是先在街上吃点东西,生怕我们口粮不够。……」
吴云根从艺六十余年,于1969年不幸因故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他的作品与人品,将永垂紫砂艺苑史册。

王寅春

( 1897-1977)当代宜兴紫砂名师。宜兴川埠乡上袁村人。十二岁从制壶名工金阿寿学艺。民国二十四年(1935)在上海仿制古代紫砂制品,从中鉴赏到历史上较多名匠佳作,这对他以后的紫砂创作有很大裨益。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爆发,返乡以自产自销紫砂为生。1955年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提升为紫砂成型技术辅导。王氏是位多产艺人,以速度快,质量好而著名。他制作的各式水平壶十分有名,一天能作十多件。技术全面,工艺卓越,不论四方六方八方海棠梅花和菊花等,各式皆精。口盖之吻合严密,间不容发,尤为卓绝。王氏曾设计制作很多紫砂品新造型,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为紫砂行业培养了一批新人,现很多均为技术骨干力量。他为家乡紫砂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儿子王石耕王小龙,继承父业,都为制壶高手。

朱可心

( 1904-1986)当代宜兴紫砂名师。原名凯长。取名可心,取意于「虚心者可师,壶中水清心」,故名之。宜兴蜀山北厂人。十五岁从紫砂名工汪升义习艺,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善取众家之长,不拘一格,刻意求新。民国十九年(1930),受聘为江苏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陶器工指导员。民国二十一年(1932),受聘于宜兴中学窑业科,任陶瓷技师。五○年代初,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社紫砂工场,1956年提升为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1954年,曾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与专家教授共同研讨紫砂陶艺。朱氏擅长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所作茗壶,皆法度谐宜,生意盎然,韵神俱佳。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众多优秀紫砂精品,代表作有“报春紫砂壶”、“竹段紫砂壶”、“松鼠葡萄壶”和“彩蝶紫砂壶”等。“报春壶”以梅花报春为题,在挺秀饱满的壶身上,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划了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端丽稳重,精致传神。1932年所作“云龙鼎”,获美国芝加哥“国际赛会”优秀奖;所制“竹节鼎”,构思奇巧,为宋庆龄收藏;六○年代为徐海东大将六十寿辰创作的“万寿紫砂壶”,后徐将此壶转赠给毛泽东主席;七○年代创作的“梨式紫砂壶”,作为国家礼品,由周恩来总理代表我国政府,赠予日本国田中首相。

陈经耕

当代紫砂陶刻名工。与任淦庭同时代人。善书画,精陶刻,刀法挺劲,曾在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陶刻。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皆能镌刻,技艺较全面。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