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08 来源:紫砂之家
传承,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实践,当这两者结合的时刻,便是行动。
紫砂,是一种材质,也是一中艺术,当两样相交融的时候,便是艺术。
新一代紫砂壶艺术传承人的陈亚萍,上个世纪60年代初出生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紫砂产业的复苏期,许多散落民间的紫砂艺人被重新组织起来,带徒授班,传授制壶技艺,其中以“紫砂七艺人”最为著名,他们分别是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而陈亚萍的母亲李碧芳便是这七位老艺人所培养的首届紫砂艺徒之一,当陈亚萍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经在制作紫砂壶方面小有名气,“男有春芳,女有碧芳”的赞誉不胫而走,紫砂厂老一辈艺术家老少皆知。同时,她还担任紫砂工艺辅导老师之职,甚是忙碌。此时,对于陈亚萍来说,紫砂工艺厂母亲的工厂成为了她孩提时代的主要活动场所。
当时并不知道,泥凳旁的玩耍对于她的将来意味着什么,她更不知道,“顾老”、“朱老”昵称“心肝”的陈亚萍,是多少人渴望而不可及的,甚至是别人能够看一眼他们制作紫砂壶或者是站在他们傍边拍张照片都倍感荣幸的国宝级的艺术大师,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让多少人羡慕,陈亚萍的童年就是这样充实而快乐地度过了,这是她的第一笔珍贵的财富,也注定了她与紫砂的缘分。
陈亚萍绝对相信熏陶的巨大作用,对于她来说,紫砂从来都不陌生,对于她的家庭来说,紫砂俨然成了她们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高中毕业后,紫砂成为了她不二的选择,而李碧芳也从母亲转入到了师傅的角色中,对女儿开始了一贯严厉的教学模式。
虽然对于紫砂已经相当的熟悉了,但是,真正学起来吃苦总是避免不了的,尤其是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她早有心理准备,在母亲面前,她从未撒过娇,更未叫过累,而是很快的进入了状态,并且乐在其中。
对于很多知晓制作紫砂壶工艺流程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份让人看了就心里发怵的行当。但对于她来说,制壶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视觉上的享受,因为,这是一份她深爱的职业,她喜欢看着那些毫无形状可言的泥团在自己的锤锤拍拍下越来越有模有样,然后,再给它们搭配上合适的醉、把、盖、钮,精雕细拙后送人窑炉,最后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每每此刻,之前创作的艰辛,寂寞荡然无存,反而会在心中再次涌现出那股跃跃欲试的创造冲动,这种反反复复的过程,就是创作的乐趣,陈亚萍一直觉得,从事紫砂这一行,是她最明智的选择,也是最正确的选择。她不敢说自己是为制作紫砂壶而生的,但是经过后天的努力,紫砂已经成为了她骨子里的东西,冥冥中,她找到了自己的缘分。
不知不觉,岁月的车轮碾过了三十载,三十年的历练,陈亚萍成熟了。这三十年里,她艺术的羽翼愈发丰满,她一步步地走出母亲的庇护,已经将自己的那片天空打造得甚是多姿多彩。最有说服力的,是她的作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