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2-25 来源:紫砂之家
曼生壶上原文偈子为: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卿郭通。另一侧为:此是南山石,将来作井阑,流传千万代,名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胜福者,超于弥勒前,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
一:井,拦与井阑
古籍记载发明井的是虞舜时期一个叫伯益的人,《吕氏春秋•勿躬篇》“伯益作井”。原文之阑字与现今所用之拦字意义相通,同有遮挡的意思。阑用作名词时写作“栏”,用作动词时,写作“拦”。阑字更特指遮挡的东西,见说文解字“阑,门遮也”。 《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当名词。阑亦指环状或圆状物,《西厢记》有言:“你看月阑,明日敢有风也”,当形容词。因此,可以确定原文井阑即是指环状围绕于井边之井拦。也因由此想到现今制“井阑”壶名字多误作“井栏”壶,似有不妥之处,因为壶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木制的栏杆。
二:关于元文中的井阑
现存溧阳城区凤凰公园内,蘑菇石质,扁园形,内径0.85米,沿口宽0.11米,井口肩部有鼎足式三孔,直径为0.055米。井栏外侧阴刻楷书铭文共91字:"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乡郭通以偈赞曰:"此是南山石,将来造井阑,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槃胜福者,超于弥勒前。"元和六年为公元811年。井栏原置溧阳城西零陵寺(今溧阳宾馆处),宋代徒于县城东报恩寺(今马垫乡黄家村)内。日军侵华时,寺被焚毁,石井栏弃于废墟中,1982年移置县城交通街楠木厅天井左侧,后移至今址。----见常州市图书馆资料。曼生当年作宰溧阳,因此乃见实物后参考而造仿古井阑壶。
三:澄观其人生平
澄观(737—838,一说738—839)他是唐朝七帝之师,唐代佛教界重要人物,曾被拜为国师。据记载其与齐抗、韦渠牟、武元衡、郑絪、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严绶、孟简、韦丹等公卿大臣多有交往。还有一个关于他的传说,现摘录如下:华严宗第四祖澄观法师,又名清凉国师,他是唐朝七帝之师。他的相好而庄严,不但有四十齿,而且目有重瞳,夜间放光,双手过膝,一目十行,天生异禀。他圆寂之后,印度有位证得罗汉果的僧人,来震旦(中国)弘扬佛法,续佛慧命,路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的地方,忽见有两个童子,凌空而过,这位僧人用神通制住二童子前进,乃问他们前 往哪处?所为何事?二童答:‘我们到震旦请华严菩萨的齿,拟在印度文殊堂供养。’僧人又问:‘何人是华严菩萨的化身?’二童答:‘澄观国师。’言毕,二童凌空而去。这位罗汉来到长安(唐朝的国都),将此消息宣布,奏明皇帝,准许开澄观国师的棺,果然发现门牙少了二颗。由此大家才知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乘愿而来教化众生。贞元十六年韩愈还曾作《送澄观》诗:“皆言澄观虽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称赞他的才学。据说唐文宗为澄观之死辍朝三日,并撰《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像赞》,称赞澄观“教融海岳,恩廓乾坤。首相二疏,拔擢幽昏”。宰相裴休等“重臣缟素,”并为澄观树碑。
四:水之作用
佛教有水供一说,认为水有八种功德,分别有八种表义,(一)清凉 - 表义戒德清净;(二)味甘 - 表义得享百味食;(三)性轻 - 表义身心壮健;(四)质软 - 表义意念柔顺;(五)清澈 - 表义意念清明;(六)无臭 - 表义障碍消除;(七)益喉 - 表义成就妙语;及(八)养胃 - 表义健康无病。儒家中的《礼记·曲礼》中有文“水曰清涤”。《周礼·太宰》中言:“及执事,视涤濯”。可见水是中国古时候祭祀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和日常生活的必须品。其次,《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唐代庭院所用的井灌水车:“唐邓玄挺(?~689)入寺行香,与诸僧诣园,观植蔬。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乃曰:法师等自蹋此车,当大辛苦。答曰:遣家人挽之。”因此,唐代寺庙的井也起到灌溉的作用。但是经考虑后发现灌溉这个功能在澄观造井中似乎并不存在,因为灌溉用井一般都应近于田园,而曼生游零陵寺而去菜园(有否菜园?),并进而发现此井的可能性不大。当然这仅是推测,具体此井原来位置已难以考据。
最后,经综合以上资料,并参考井上铭文后得出此零陵寺井应是澄观于74岁左右以国师身份捐造的,其作用为方便僧侣生活和祭祀用。 因其捐造着为佛教高僧,又是国师,所以有当时名士为之在井上勒石刻字并记之。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