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抟埴方圆 雪泥留痕 ——记一代紫砂陶瓷艺术家顾景舟

抟埴方圆 雪泥留痕 ——记一代紫砂陶瓷艺术家顾景舟

时间:2014-01-16 来源:紫砂之家

   顾景舟 1915年9月生于江苏宜兴。1932年开始学习紫砂工艺。1936年于上海郎氏艺苑专事仿古,技艺突习猛进。40年代在家乡制作砂壷,用印“瘦萍”“老萍”“自怡轩”及“曼晞陶艺”等章。其间与吴湖帆、江寒汀合作石瓢壷。1954年参加陶业合作社,任技术辅导员。1955年收第一批艺徒。1956年与高庄教授合作设计提璧壷,同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老艺人”称号。1959年参加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布置设计,设计了一批花盆和餐具。60至70年代,研究紫砂古器,遍访博物馆,考察宋代紫砂窑遗迹,倂创作“雪华壷”“上新桥壷”等。80年代,于上海创作鹧鸪壷,带领紫砂研究所成员仿制古代名壷,倂为故宫等博物馆鉴定藏品。1981年,赴港参加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为香港茶具文物馆鉴定藏品。1988年被国家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1年主编《宜兴紫砂珍赏》,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1993年10月访问台湾。1996年病逝于宜兴。

  五十余载竞抟埴,却忆年华已古稀。

  鲁阳奋戈犹未晚,愿留指爪踏雪埿。

陈宏林 降坡泥《大茄段

  一代紫砂工艺大家顾景舟于1984年七十岁生日那天写了这首自勉诗,寄托他对紫砂艺术的执着情感和历史使命感。从他17岁开始进入紫砂行业到82岁僊逝,六十余年的抟埴艺术生涯,印证了他的誓愿,他做到了苏东坡所说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埿”。他的一生,在中国陶瓷艺术领域里留下了浓厚而美好的印记,踏出了深深的足迹。

  一、自号曼晞 立志紫砂

  1915年农历九月初十,顾景舟(原名景洲)诞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典型的江南小村庄上袁村。这里紧邻太湖,南枕青龙山和黄龙山两座紫砂的原料矿山,有悠久的紫砂艺术的历史。自明代正德年以来,村中家家都是且耕且陶,是紫砂之村,出过陈鸣远、邵大亨、黄玉麟等紫砂艺坛数一数二的大家。但顾家没有打算让顾景舟以“做坯”为生,而是希望他能读书进身。顾景舟六岁就被送进了东坡书院(后更名为第六高等小学堂)读书,校长吕梅笙是一个有学问的开明绅士。顾景舟天资聪颖,深得校长喜爱。东坡小学毕业后,他随校长学习古文三年。这是一段学习的好时光,令晚年的顾景舟十分怀念。但是随着家境的日渐困顿,十七岁的顾景舟只得中辍学业,面临人生道路的新选择。

 

  顾景舟选择了紫砂,这是祖母邵氏家族历代从事的职业。他学艺是下了决心的。他学艺不久,就在自号“墨缘堂”的小书房里刻了“墨缘斋景堂制” “墨缘斋制”及“武陵逸人”等几方印章,盖在自己制作的壷上。此举表明了他与读书进身之道的诀别,从此涉足紫砂,但他也立下了高远的志向,要做一个有文化的紫砂艺人。

  顾景舟在家从祖母学艺两年,有心于紫砂而悟性又极高的他,出手当然不凡。两年后,他已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一把茶壷可以售得十几担大米。二十岁就成名的顾景舟已从辍学的痛苦中走出来,看到了人生新的目标和希望。他自号曼晞,在壷上用了“曼晞陶艺”的印章。曼晞意即曼妙的曙光,表明他对从事紫砂艺术的自信和抱负。这份抱负也来自他对紫砂艺术的深入了解,他心中已有了参照的标杆,那就是同村前辈艺人邵大亨和黄玉麟。邵大亨秉性耿直,不畏强暴,做壷每器必精,艺境卓绝,清人高熙有诗文激赏。他们成为顾景舟终身推崇的大家。在顾景舟的一生中,他无数次用小楷抄写大亨和玉麟传记以激励自己,也送给弟子学生以励志。

  成名的顾景舟眼高手也高。象邵大亨一样,他也是每器必精,不完美就坚决不出手,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别的艺人望尘莫及的独特气质。洋桶壷是市井人人都用的紫砂壷造型,由他作来,却成为案头雅物,神形俱足。上海的古董商郎玉书看中了他,请他和一些早就成名的紫砂艺人一起到上海郎氏艺苑工作,从事仿古。1936年他来到上海,仿制古代紫砂名作,其中就有明代时大彬、清代陈鸣远、邵大亨等人的作品。在临摹和仿制中,他的技艺突飞猛进,光素之圆形、方形以及各种自然形的花货类,他都有涉及。对于砂壷各家流派风格以及印款和陶刻,他的鉴赏眼力也有很大提高。当时他所仿制的作品,水平有的已经超过了原作,其中一些后来还辗转流入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直到几十年后他为故宫博物院作鉴定藏品时才又与自己的作品重逢。

 

  二、文化工艺 融于性情

  顾景舟在生活和艺术中都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成名早,一生又好学不倦,心气极高,一般不轻易与人交往,艺术上、生活上他都追求完美,近乎挑剔,因此在世人眼里他被看作“怪僻相” “难说话”。其实,顾景舟是沉溺于自己完整的世界中。

  生活上,他衣着简朴干净,饮食清淡有节制,多一口也不行。因为买不到合意的生活用具,他就自己动手做。家中的竹筷、洗头竹篦、铜勺、锅铲甚至碗柜,都是他亲手制作,与他那些可挑满一担的作壷工具一样,件件精美又合用;艺术上,他与心仪的古人神交,与令人尊敬的书画文化人交往。三四十年代他来往于上海与宜兴时,与画家吴湖帆、江寒汀等交往,他们的书画铭刻于他的壷上,珠联璧合,独具江南神韵。他与来楚生、谢稚柳、唐云等也有往来。来楚生为他治的印,他一直使用。他自己也仿文彭、邓石如印刻下“足吾所好,玩而老焉” “得一日闲为我福”等闲章。做壷以寄性情,这在紫砂业也是很独特的。

  六十九岁的顾景舟在上海陪伴妻子治疗癌症时,他让女弟子周桂珍带来埿料和一些工具,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创作了鹧鸪提墚壷,在壷底刻下了“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赖)中抟作数壷,以纪念途坎坷也”,也记下了他的感伤与无奈。这把壷神似飞鸟,取名鹧鸪,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一切的性情和情感都融入了壷中。

  在做壷与做人上,他都及其顶眞,生前身后赢得一代宗师的美誉。自1955年建立紫砂工艺社(即后来的紫砂工艺厂)到晚年,顾景舟先后带了徐汉棠李昌鸿高海庚、沈蘧华、周桂珍以及后来的吴群祥、葛陶中、高振宇、徐徐等多位入室弟子。他的教育非常严格,弟子葛陶中回忆,“顾辅导”要他一团埿整整捶练了三天,教他正确的用力姿势和方向,用韧性而非蛮力,识别挤掉空气后熟埿的成色,从而使他掌握了从生埿到熟埿的全部要领。顾景舟平时看到不规范的工艺手法,他会严厉喝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倂亲手示范。1982年,他在紫砂研究所讲授工艺和造型法则,共二十讲,把自己多年的心得教给了年轻一代。上世纪80年代,他带着技术人员复制历史名作,仿鼓壷、矮僧帽壷、井栏壷、汉铎壷等,从尺寸到配制工具,他都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给学生,使紫砂传统造型和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陈宏林 原矿紫泥《吉祥井栏

  他的顶眞,笔者也曾亲眼见识过。1992年,年近八十的顾景舟制作高双圈壷,笔者亲眼看到一个上午拍打壷身三个,一气呵成,而壷的嘴和把,却做了将近三个月,直到埿坯壷送到香港,刘海粟老写下“夙彗”二字,另一画面上青松,再拿回宜兴由他自己亲手刻。当时他因为肺气肿,吹不动刻下的埿屑,要笔者在边上帮着吹。在这种情况下他都不肯敷衍了事。

  顾景舟做人有傲骨而不傲气。1988年他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却从不以大师派头自居。1993年访问台湾,他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记者曾问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茶壷所受到如此崇拜?他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做了回答,认为壷的好坏要放在客观和历史上看待。这是坦诚,也是自我告诫。

  顾景舟的生活和艺术处处融入了他的个性,充满着工艺和文化的思想。高庄教授这样评价他:“是一生一世见过的有文化的工艺人。”

  三、仿创变化 形完神足

  顾景舟将自己的紫砂艺术生涯总结为少年仿、中年创、晚年变的三步曲。 早年他从仿制历史名作入手,奠定了高起点的技艺基础。为探究紫砂工艺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脉络,他专注于紫砂技艺的研究,抄写明清陶瓷著作《阳羡茗壷系》《阳羡名陶录》。在众多的艺术流派中,顾景舟注重仿制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他根据自己的工艺实践经验,结合文献材料,总结研究出明代时大彬改革紫砂工艺,使紫砂走向精雅的成就,厘清了紫砂工艺发展的历史头绪。他特别钟爱邵大亨的古朴与端庄,“自习艺开始,以之为毕生孜孜于斯道的技艺上的楷模,揣摩端倪,悟其眞谛,遂以奠定基础。”他仿大亨的仿古壷就深得神韵。他最为推崇大亨壷“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深刻”。(《紫砂陶史概论》)在顾景舟其它砂壷中同样贯穿着大亨壷的这种精神。

 

  50年代中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庄教授来到紫砂厂。他是有手艺的教授,顾景舟是有文化的手艺人,两人惺惺相惜,结为莫逆,提璧壷就是两人合作设计的。顾景舟在高庄教授的设计基础上,反复琢磨,打了小样带回家中修改,历时三个月,终于完成了提璧茶具的从纸面到立体的设计制作。提璧壷充分运用紫砂材料的质感美和拍片成型的工艺方法的魅力,结构严谨,线面明快简洁,刚柔倂济,工艺周正,营造了气韵素雅深沉的中国气质。1979年邓颖超访日本将这套茶具作为国礼送给日本首相;1992年邮电部发行紫砂邮票,四枚中只有提璧壷是现代作品。顾景舟曾多次做过此壷,每次都有新感觉,有人称此为炼剑,不断冶炼才能得到名剑。雪华壷也是他中年时期的创作,大小比例合度的六方形块面分层次组合垒压,突出六方横直线条的魅力,造型上疏密张弛,皆有章法,技艺精到,器型完美。

  晚年的顾景舟,总结出壷艺创作要有形、神、气三要点,同时强调“如果没有轮廓、线条、体积、比例的学问,没有基本功扎实而又灵巧的双手”,要抒发情感,“再强烈的感表也是瘫痪的”。他一再重申工艺技术基础的重要。

  顾景舟的一生,早年遭遇天花,晚年失侣,这些困难却从未让他离开过热爱的紫砂艺术。他在晚年作此乐提墚壷,“不圆而圆,不方而方,智欲其圆,行欲其方。刚柔倂济,允克用藏。”他将此铭刻于壷上,是一种对于中国传统造型精神的总结。他晚年在紫砂艺术领域的成就,已得出神入化的造型之法和工艺之法,此中有乐,可怡天年。

 

  1996年6月3日,一代紫砂艺术大家顾景舟病逝,至今已十八周年。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