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16 来源:紫砂之家
装饰是紫砂工敢中经常运用的手法。它将自然形态的素材进行概括加工,“去粗取精,去繁就简”,选择自然形象中最真实、简洁、精美、生动的部分,使纹样造型比自然形象更美、更典型、更理想,其目的是为了把纹样设计与器物造型吻合谐调,相得益彰,使紫砂壶有一种特殊的美。
所谓装饰艺术,就是以丰富、强烈而完美的装饰性为特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括按一般形象思维方式进行创作的富于装饰性的绘画或雕塑,以设计意识及功能为主导,驾驭一定的材料,运用装饰技巧及某种工艺手段制作的工艺品和陈设品。而紫砂壶是充分利用紫砂泥料所固有的肌理质感、造型变化和泥色对比来表现其装饰效果的,它不轻易附加装饰,而以朴素雅致为主,这是紫砂壶装饰艺术的主要特点。相当一部分壶类产品,即使施以局部的雕饰,在形体的口、肩、肚、足等部位用各种立体线条来加强其造型的装饰性,也是本着花素相宜的原则,按照不同壶形,以简洁的传统字画或装饰花样,刻画出虚实相关的装饰图案。这种很有分寸的装饰手法,具有含蓄而提神醒目的艺术表现力,把实用与美观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紫砂壶坯体上进行刻画、着色、彩釉装饰和成品抛光及金属包镶等几种装饰手段,在紫砂历史上都曾产生一定影响,并形成了紫砂壶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刘一飞 原矿紫泥《含露》
紫砂壶的线条装饰
紫砂壶线条装饰的种类很多,各种各样的线条都必须用牛角或铁、木、竹制成的专用线尺进行加工,使线条挺括而又清晰。这些线条不仅加强了紫砂壶的装饰效果,且可增强成型时黏接处及边缘部分的应力,减少产品在烧成时的quexian,提高正品率。现将有代表性的几种装饰线条运用规律和特点简述如下:
灯草线:这种小圆线以状如灯草而得名。将其用在紫砂壶的口沿部,称为翻口线;用在底足部则称为底线;可单独或成组用在壶体、肩、腹,以增强其造型的装饰效果。
子母线:这是一种双线(一粗一细),又称文武线。用于紫砂壶的口盖组合和口沿,一般要求上粗下细,上大下小,称为“天压地”使制品造型更加安定厚重。
云肩线:这种线条经常用于紫砂壶颈部、口下沿等转折部位,其线条一般较薄,要求匀净、清晰,能增强制品造型的装饰性,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凹凸线及皮带线用这类线条进行装饰,分别以线条的粗细、厚薄和宽窄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一般在紫砂壶腹部用凹凸线或皮带线,可使产品造型增加变化,且又显得庄重大方。
凹肩线:这是一种双曲线,用于紫砂壶肩部装饰,可以加强产品造型的稳重感,且有节奏化的艺术效果。
筋囊线:这是一种垂直线条,可将紫砂壶形体作成若干等份。使用筋囊线,要随着壶身的肩、肚、腹而变化,线条深浅自如,其装饰效果似蒜头上的瓣纹。
抽角线和折角:主要用于方器成型的面与面交接处。用抽角线或折角处理的紫砂壶方器,可藏锋匿角,富有变化,使制品造型更有装饰性。
云水纹、菱纹和花瓣纹:这些纹饰都是要按一定规律布满紫砂壶形体全身的凹线,要求线条流畅,整体气韵贯通,使紫砂壶的造型生动活泼,更加灵巧。
以上列举的各种纹样装饰线条,是紫砂艺人的生产实践中受其他器具特别是明式家具的影响,而不断总结出来的。它不仅丰富了紫砂壶造型的装饰性,而且增强了实用功能。
紫砂壶的刻画装饰
刻画装饰是紫砂壶的主要装饰形式。紫砂壶以其本色和特性著称,但在紫砂壶半成品泥坯上用锋利的钢刀雕刻出真、草、隶、篆、魏碑、汉简、钟鼎、石鼓等各体书法的诗词歌赋,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诸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紫砂壶的装饰工艺,更增加了紫砂壶的艺术感染力。
刻画装饰一般都是先在陶坯上书画,然后依着字书雕刻。每刻一笔,施以两刀,中间剩余泥块,用刀口刮平。这就是“双入正刀法”。刻字要划平竖直,刻得球圆玉润;刻画要刻得有来龙去脉,做到结构相称,刀法分明。雕刻工具可用竹尖刀和钢质刻刀。镌刻技法有刻底子和空刻两种:刻底子是先把字画底稿用毛笔写在紫砂泥坯上(也有先用铁笔刻于油印腊纸,再用特制油墨印到紫砂泥坯上),然后运刀依样刻出;空刻是直接用刀在泥坯上刻出字画来,握刀似笔,强调指腕用力。其用刀方法,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刻“划”,刻刀先下后上;刻“竖”,刻刀先左后右;刻“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刻“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刻“捺”,刻刀先上后下。刻画,必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笔势的气脉连贯,以显示迹外传神的神韵。精细的作品,用斜刀刻法,能刻出挺秀的精神;普通品种则用平刀刻法,在陶坯上直接下刀,不先作画,这就是“单人侧刀法”,俗称“空刀法”,以刀代笔。
陶刻装饰方法,一般可分为清刻、沙地刻、阳刻、阴刻、着色刻五种,根据紫砂壶的不同器形,施以不同方法加以装饰。清刻用刀大都要不脱秀气,因为清刻就是不加工染色,画面书法粗的部分,刀法要深,细的部分,则应该浅刻,挺秀的线条用刀,要刻得圆润而灵秀。如刻石头、竹梗之类的作品,有疏有密,衬点要分得出春夏秋冬。
陶刻刀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此外还有涩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种种金石用刀方法。双刀正入法是两面用刀起底,要刻出底面为三角底、平圆底、沙地自然形底等,犹如碑碣石刻,有纤细工整、严谨端庄和清秀之态。单刀侧入法是运刀必须胸有成竹,自由驰骋,犹如天马行空,刀法多变,可轻可重,或虚或实,可粗可细,或刮或划,粗犷豪放,耐人寻味。
紫砂壶陶坯刻款还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刻法。
写泥刻款:紫砂壶泥坯尚含有20%的水分时,即以锋利的铁刀进行雕刻。
乾坯刻款:紫砂壶泥坯基本干燥后,以毛笔绘墨稿,然后再用钢刀依着笔进行雕刻。
描边剔泥刻款:先以细刀描出轮廓边,再以挑或点的手法去掉其中的部分。这样的陶刻手法产生特殊的装饰艺术效果。
就陶刻角度论饰壶,在掌握陶刻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必须融汇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诸方面的知识,建立自己的美学观点。就刀法而言,要充分体现刀在紫砂壶泥坯上的刀痕的质感。因此,不求雕琢的工整,但求明快质朴,刀痕出神。
紫砂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和其他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操作的。书画题材的取舍与笔法,基本上与国画相似。有书有画,书画之外,还有印章款识。只是布局上有所不同,要按照紫砂壶各种造型,分别对待。画面要求清晰而层次分明,刀法既定就不能更改。一件优秀的紫砂壶制品,在成功的造型之上进行精致的镌刻,俨如一幅完美无缺的中国画,图文并茂,倍增风雅。所以紫砂壶有它独特的民族风格。
由于陶器泥坯易刻的缘故,在最早的木刻文字尚未发现以前就有了陶刻文字。据有关资料证实,陶刻文字是目前已知早于甲骨文、金文、简牍等出现最早的汉字。自有原始陶器出现就有了陶刻的存在。紫砂陶器的出现使紫涛陶刻相伴问世,它与古代陶器刻文同出一辙,即作者在所制陶坯上记述姓名或铭文。
陶刻装饰的题材比较广泛。紫砂壶上的铭文,以往都是择古人的诗句。内容有的是与茶或花卉有关的题咏,且多由《唐诗三百首》及《千家诗》中选出。画面常取材《芥子园画谱》及《点石斋画报》,19世纪细画家任伯年花鸟画也被广为利用。现代著名的紫砂陶刻装饰艺术首推任淦庭,当今多的陶刻工艺师都是出于他的门下。
紫砂壶的坯体着色
紫砂壶一般不上色釉,但坯体成型后,上面所雕刻的书画均需爱用粉料着色,这是它的特点。着色的目的是使产品在烧成后,画面色泽更加显现出古色古香的特色。
着色的原料,主要是青、绿、红、白几种紫砂陶土颜色的天然矿物原料本色或成深浅各种颜色。
白色:白泥。
绿色:氧化钴与白泥配合组成。
红色:将紫泥中的山黄泥料提炼经过煅烧而成。
淡红:生白泥与生红色泥配合组成。
褐色:黑料与生红泥配合组成。
色料的炼制:先将不同比例配合的矿物原料碾细,然后用清水浸漂,浮在水面的一层腊膏,即为有用色料。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氧化钴和氧化锰作为色剂。过去唐三彩的蓝色,宋瓷的天蓝色,以及元明的青花,都是钴料的着色作用。明代法花的紫色,清代的茄皮紫,都是锰料的现色。现代宜兴紫砂壶所用的墨绿泥,就是用本山绿泥、白泥掺合氧化钴配合制成的;所用的粉绿泥则是用粉末掺二氧化锰制成的。
着色时,一般是先上白料,然后根据画面色彩要求,加上各种色料。如着一枝红梅,当涂过白料之后,再施以本山红泥;绿梅,则用本山绿泥。用以上各种色料施于紫砂壶陶坯,烧成后色泽鲜艳,永不消褪。
彩釉、抛光及金银丝镶嵌
在紫砂壶成品上,施以彩釉或进行抛光及金银丝镶嵌等装饰加工,可使产品别开生面,古色古香,另创一种艺术风格。
(一) 彩釉装饰
彩釉装饰始于清乾隆年间,是在宜兴传统的泥料堆绘的基础上,吸取了景德镇瓷器的“粉彩”装饰技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所谓泥绘装饰,是一种在紫砂坯体上装饰的方法,即在已完工的尚有一定温度的泥坯上,用其他色泥或本色泥料堆画花鸟或山水纹样。用泥料画出有一定厚度、恰似薄玉雕效果。被用来堆画的色泥有白泥、朱砂泥、乌泥等。泥绘装饰手法流行于清初。
彩釉装饰是在烧过的紫砂壶上用釉彩或满身挂釉。近人李景康、张虹合撰的《阳羡砂壶图考》记有“原色加彩五色花卉,极为工致”等语。这种装饰是用低温铅釉彩在紫砂壶成品上堆绘花卉、山川、戏曲人物等,再放入一“红炉”里第二次烧成,烧成温度约800?C~900?C。另有将紫砂坯体周身施满彩釉的手法,称为“炉均”。紫涛壶彩釉装饰和炉均产品,流光溢彩,在紫砂工艺史上别具一格的。现代讲究紫砂壶本色,故很少采用此种工艺。
(二) 抛光工艺
抛光是指对光货类紫砂壶烧成后进行的再加工装饰,先用铁砂布将壶面磨光,然后在抛光机毡轮上抛光。经过抛光的紫砂壶,光彩照人。还有将壶的嘴头、口边沿线和的子包上黄铜皮后再抛光,以此来加强紫砂壶的艺术效果。其实,紫砂壶用铜、锡、金来作装饰由来已久,如张燕昌《阳羡陶说》里就有关于宜兴花尊的记载:“若莲子而平底,上作数孔,周束以铜,如提梁卣,持朴浑,气尤静雅。”阮葵生《茶余客话》里有“近时宜兴砂壶,复加饶州之鎏”,就是仿照景德镇加彩方法装饰紫涛壶。他认为“光彩照人,却失本来面目。”
(三) 金银丝镶嵌
金银丝镶嵌的工艺操作,采用堆、雕、镂、塑、嵌、刻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不仅镶嵌金银丝,甚至施以珠玉、钻石等贵重材料,赋予砂壶奇珍异彩。操作程序是参照金银错的工艺手法,先将纹饰图案画上紫砂壶泥坯并刻出凹槽,烧成后把加工好的金银丝嵌入槽内敲实,然后再磨平;也有不磨平的,使金银丝成立体状。后者的制作手法与价值都高于前者。
金银丝镶嵌的材料,一般以银丝为主,锡丝也有人采用,金丝的镶嵌则使紫砂壶更增添价值。另外,还有将银熔化之后,直接绘在紫砂壶坯体外表,称之为“流银”,不同于银丝镶嵌,做工及价值感均相差甚远。
金银丝镶嵌的作品常用传统题材,寓意美好吉祥,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自20世纪80年代起跻身于紫砂特种工艺行列,精品佳作层出不穷。适用于豪华、高档陈设,显示华贵、端庄气质和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现代擅长金银丝镶嵌的紫砂艺人以鲍仲美、施秀春夫妇合作的紫砂壶产品最为名贵,色泽对比鲜明,纹饰优雅细腻,深受海内外众多人士喜爱。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