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24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最早的距今已有七千至八千年。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最主要的文化遗存之一,就是原始陶器——素陶和彩陶。由于大量的陶器出土,加之他们的形制、色彩、纹饰、彩绘等等的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因此形成了洋洋大观的原始陶文化。
原始社会的陶器造型,是以适用为主要目的,与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变化相适应的。最早的造型,简单而又稚朴,随着技艺的提高,陶器造型的式样也逐渐繁复起来。古籍中对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陶器,有不同的称谓,如用作汲水或盛装的有角、壶、缶、盂等用作烹食的有鼎、甑、釜、罐等;用作贮藏器的有瓮、坛、罐、尊等;用作洗涤的有洗、盆、 等。这些虽然是直接为日常生活用品,但我们的掌握各种线条的曲直变化,善于运用空间、虚实、疏密强弱、繁简、质地和色彩等对比手法,就器物上的某些附加物如耳、流口、足的处理,也能恰到好处地起到对称、均衡与稳定作用。原始社会的陶器造型,不但为随之出现的青铜器的造型所沿用,而且为日后大量出现的陶瓷器的造型所继承和发展。
站在当代宜兴紫砂的立场上来粗略地追溯一下原始陶文化的情况,探索一下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我既是一个紫砂从业者,又是一个原始陶器爱好者。紫砂和原始陶我认为袛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有共同之处的。一,烧制的原理相同。二,运用的材料相同。无论是古陶还是紫砂,拿来做的材料,只能是陶土。当然,宜兴得天独厚,宜兴的陶土,其质远远超过于全国其他各地。三,造型上的相同。原始陶器和原始彩陶,粗一看,觉得五彩斑斓,千奇百怪,与宜兴的紫砂完全是两回事,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它们毕竟是有共同之处的。从壶形来说,古陶基本上都是圆形,宜兴的紫砂壶虽然近世以来,造形变化比较多了,有方形、有多面形、有自然形等等,但从根本上来看,还应该承认圆形是主流。从陶器的把手来说,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壶鋬,一类是提梁。这两种类型,在古陶中都早已存在。不同的紫砂造型被赋予了不同的韵致,有“圆无一相,方非一式”之说。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的对造型气度的欣赏干脆拟人化,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神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纵观造型的型、气,构成造型美,给人以先入为主的选择。
通过对原始陶器造型的研习本人深感受益匪浅,在汲取原始陶器造型的精髓加上紫砂特有的语言和造型美的基本法则,创作了“始陶系列紫砂壶”。图例一所示的古陶器给人以质朴厚重、清雅圆润、单纯归真的视觉感受,它的造型特点是下部五分之三为鼓起的球形,上部五分之二为收进的圆柱形,给人视觉上的感受特别敦实,协调,纯朴。如何能将传统的美发挥到极致,如何能既吸引传统的精华又符合紫砂的语言特性,是本人在创作始陶系列紫砂壶所追求的目标。在创作这款“始陶系列紫砂壶-纯一”的时候,最重要的壶身部分保存了古陶罐的造型精华,只是有意把上部五分之二的圆柱形加大了直径,这样看来整体形状更加厚实。本人有意将壶盖设计成凹进去的形式,这样在不破坏如图所示的古陶罐整体美的基础上又有传统紫砂壶的特色。壶盖上端有意设计一大一小丙个圈,为的是和壶身鼓起的球形相协调。壶钮的形状设计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圆柱状,上部边沿有意加了一个较细的圈,有一种精巧之美且和壶盖壶身相协调。两个向上角度的从粗到细的圆柱形壶嘴简洁朴素,壶嘴上沿的小圈既有个性又和壶盖上凹起的圈相呼应。壶把设计成一个紫砂壶中最传统的圆形弯把式,壶把的上下部和壶身的上下两个部分偏上相连接,和壶嘴有呼应感。泥料选取原矿调砂紫泥,有种别样的古朴味道。
古今陶器,虽然时代相隔着七、八千年,但还是有它相同或相通之处的,先辈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遗产。紫砂必须尊重和保护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艺术特征,并不是不管任何东西的造型都可以把它做成紫砂壶的,如果不注意到这一点,将是一个失误。在继承传统,在维护和尊重自身的艺术特征的前提下,紫砂要创新要继承,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从而汇合成时代的艺术特色。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