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01-30 来源:紫砂之家
日前,在马连道喝茶,认识了几位刚刚对紫砂感兴趣的朋友,他们问了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最让我难以回答的问题:“怎么鉴赏一把好壶?”面对壶商纷纭、各说各的话甚至互相矛盾的推崇,作为一个爱好者我想把自己多年的经验与教训与诸位交流。
玩壶,心态非常重要。如果仅仅是要一把喝茶的壶就比较简单了,只需找一把样式自己喜欢、用起来顺手、材质比较纯正的紫砂壶就行了。如果搞收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要明确收藏本身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买上几把昂贵的名家壶就是收藏了。不管经济条件允不允许,都不要一下手就直接买名家壶。应先从买一些普通的商品壶入手,有步骤、有目的地了解紫砂的材质、成型工艺及作者后再考虑收藏。
对于当代名人名作、职称或得奖之类,应该正确理解,不能盲目追求。“名壶出名人,但名人不一定出名壶。”我想这句话大家应该能理解。职称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这一历史名词也会慢慢淡出。大家不妨想一下,供春并没有因家奴的身份贬损他在紫砂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大亨也没有因他无高工的职称而影响其一代巨匠的历史地位。所谓评比得奖,在计划经济时代,是行业内从业者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一种竞赛结果,没有功利性;而如今却变了味,到处办展,处处得奖。一些博览会组织者甚至借用行业名义,以交参评费的多少来决定参评作品的各种奖项。而这些奖项又反过来为作者提升壶价起作用,同时成为作者评定职称的依据。可悲的是,不知内情的收藏者以为获奖越多、职称越高作者的名气就越大。于是,市场形成了一个怪圈:参展越多、得奖越多者,名气就越大,作品价就越高。以至于宜兴紫砂壶业内戏称:“(展)会不怕多,有名就行;壶不在精,一展就灵。”其实大家想一想,创作是一件费工费时非常严谨的过程,而这些作者整天东奔西走,能出好作品吗?而当我们今天回顾历史的作品时,没有人着眼于历史人物的出身、职称,而着眼于其作品的本身艺术魅力。所以,作为一个玩壶者,应理性看待当前市场上的这些现象。多与同好者交流,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用心体会,而不被市场所左右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看到一把壶时不要先问作者是谁、是不是名人、有没有职称,评定这把壶的优劣应从材质入手,再看制作工艺及作者对作品形制的把握:整体是否协调?这壶能不能给你带来心灵的共鸣?如能达到上述目的,不管有名没名,应该是一把非常不错的壶。在紫砂界,一直有“人如其壶,壶如其人”的说法,壶是手工的作品,是作者内心想法的外在表现。可以想见,一个人连最基础的道德情操都把握不准的话,他是做不出好壶的。
如今,在宜兴能老实做人扎实做壶的仍是大多数,所以当你看上某件作品时,应多了解一些作品背后的东西如作者的艺术修养、道德情操、作者对作品创作的过程,以及作品的存世量,这些都是些关键的。而不要受一些商家的误导,图虚名,看名头、职称,不要谁的名气大就买谁的,应用自己的审美眼光理性地作出判断。至于说名家大作,其实任何一个名家,他们都是从无名到有名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作品的本身而不是职称,炒作终究不会长久的。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