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19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紫砂之家讯:清末时起,紫砂《洋桶壶》作为一种畅销品种,行销海内外。外销以打磨抛光,镶铜饰边为主流,以《独钮洋桶壶》占主导地位。内销以不打磨抛光,不镶铜饰边,以素面裸胎为紫砂本质的《牛盖洋桶壶》、《平盖洋桶壶》占主导地位。无论外销或内销,紫砂《洋桶壶》都以适应民俗民风进行调整、改制,并一度颇为流行。
外销《独钮洋桶壶》打磨抛光,镶铜饰边,过去有人认为主要是为了对茶壶起掩饰、保护作用。掩饰是有毛病遮盖,保护是不使茶壶受损。这种观点用现代人的观点为解释,似乎是行得通的。打磨抛光,无非是增加美感,镶铜饰边,无非是掩盖缺点,起一种保护作用。《独钮洋桶壶》的镶铜饰边,部位不外乎流口,钮与壶口。这些重点部位,有了缺损,除了影响美观之外,实用上也受到损害,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扣缺憾。为不使《独钮洋桶壶》在碰撞中受损,唯一的保护措施就是镶铜饰边。笔者在探索外销紫砂壶镶铜饰边问题上,探访过许多壶界的前辈,也采访过许多做南洋生意或过去曾在南洋开过店的老板。他们解释《独钮洋桶壶》打磨抛光,镶铜饰边这一现象除了保护掩饰的功用之外,还有一点新的内容,那就是民俗民风。现在把这一观点如实写下,以供壶界人士探讨。
《独钮洋桶壶》主要外销地是泰国。而泰国人是特别讲究打扮的民族,尤其是衣食用具。他们除了美感,还特别讲究光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珠光宝气”,这会给他们带来吉祥幸福。一件物品如果符合他们眼中的“珠光宝气”的要求,他们就会争相抢购,争相竞争,争相比个高低。这种“珠光宝气”一旦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共识,那就会把“珠光宝气”的吉祥物件当成心爱之物,赠献於心爱的人或最亲近的人。如宜兴出产的均陶产品一一龙缸、龙坛在泰国行销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龙缸、龙坛产品满身光彩,一副“珠光宝气”,所以泰国姑娘在出嫁时备置嫁妆,非要配上一对宜兴出产的均陶龙缸和龙坛不可,这逐渐形成了不成规矩的乡风民俗。
那么,《独钮洋桶壶》的性质亦是如此。泰国姑娘为了将纯洁和吉祥如意带给心爱的人或长辈,将“珠光宝气”带给心爱的人或长辈,在出嫁时也要选购一对经打磨抛光,镶铜饰边的《独钮洋桶壶》作为嫁妆,一给爱人,献上爱心;二给老人,尽子女的一片孝心。这是清未民初时期流行在泰国城乡的乡风民俗,也是宜兴紫砂《独钮洋桶壶》行销泰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内销《牛盖洋桶壶》、《平盖洋桶壶》,以其紫砂的素胎不加任何装饰,不打磨抛光,行销海内。《牛盖洋桶壶》和《平盖洋桶壶》的主要区分在於适应不同层次人的需要。高档的《牛盖洋桶壶》为大先生用,《牛盖洋桶壶》把一般用讲究的金丝、银条,经银匠、铜匠精制加工而成。《牛盖洋桶壶》的外装,一般用较讲究的漆箱、木箱、藤箱,包箱封包,外面用银锁上锁,用时开锁取出《洋桶壶》,专壶专用,配置茶杯,用完後放进套箱上锁。日用《牛盖洋桶壶》一般为高薪层次人员所用,如窑场上的烧、装、开技术工人,店号的掌柜、账房、职员等。日用《牛盖洋桶壶》把较讲究的用铜把、锡把,较一般的用铅丝、绳线之类。《平盖洋桶壶》大多为低薪工人、农民所用,《平盖洋桶壶》的把亦不讲究,随意配套而已。
以宜兴地区为例,无论《牛盖洋桶壶》、《平盖洋桶壶》,一直是人们最为喜爱、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这也跟地方的乡风民俗习惯分不开。宜兴的阳羡茶和紫砂壶,是中华茶文化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宜兴的茶馆亦源远流长,古今不衰。由於民风民俗的影响,自宋代起,宜兴人就开始讲究茶文化。清末民初,宜兴城乡茶馆林立。仅宜城、丁蜀、和桥、张渚四个镇.茶馆就多达七十多家。宜城的“仿和楼”、“新阳羡”、“步瀛楼”、“先春楼”、“春泉楼”、“亦圆”、“青云楼”及抗战时期的“畅和”,“顺和”、“步瀛楼”、“奇芳圆”、“凤阳楼”等。丁蜀的“达泉”、“丁荆泉”、“三圆”、“集贤”、“中央楼”、“南园”等,都是较为有名的清末民初茶馆。
一般人上茶馆,早晨三、四点钟就起身,洗面漱口後即上茶馆吃茶。大先生提着包箱,包箱内是高档的紫砂《牛盖洋桶壶》。工人、职员、账房等人一般是拎着竹篮,竹篮内放置着棉絮之类,内包日用《牛盖洋桶壶》。低薪阶层和农民一般不拎篮,而是一手提着《平盖洋桶壶》,用食指套只茶杯,另一手提烟筒袋上茶馆。各种人在茶馆里谈山海经,早晨约二个时辰,二开三开茶後,即回家吃早饭。一到晚上,茶馆里又热闹起来,人们分层次包厢、包房、包座,再用紫砂《洋桶壶》茗泡享受一番。茶要吃到三开以上。一般人早晚两次一天跑两趟茶馆。个别亦有例外一天跑三趟、四趟茶馆。有时白天逢上抽诗条、斗蟋蟀、吃品茶,或谈生意,就要多跑两趟茶馆。从宜兴地区的饮茶风气来说,人们上茶馆一般以自带紫砂《洋桶壶》泡茶品茗为主,只有外地来客才使用茶馆里用的《莲心》、《仿古》、《鱼化龙》、《竹鼓》等日用紫砂壶。
宜兴窑场上三班倒的技术工人,如烧、装、开的大师傅正好在龙窑上当值,或在炉房内烧窑,不能上茶馆,那紫砂《洋桶壶》就成了随身品,人到哪,壶到哪。一般人上窑时拎只篮,篮内第一需要安置的即是紫砂《洋桶壶》。炉房或空地上,休息场所搁放石块搭成“平台”,“平台”上少不了《洋桶壶》茶壶与茶杯。稍有空闲即坐下茗泡享受一番。下工回家《洋桶壶》茶壶即安放於长台头。来客人即用紫砂《洋桶壶》泡茶,成为宜兴窑场饮茶习俗的一道风景线。这种风气自清末盛行,直到 1970 年代左右才有所改变。可以说,在特定年代里,宜兴紫砂《洋桶壶》是最为人欢迎和喜爱的紫砂茶壶品种之一,也是使用人最多,使用面最广,使用中感到最适用的泡茶器皿之一。到现在,很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泡茶还是习愤使用紫砂《洋桶壶》。因此,紫砂《洋桶壶》的盛行与人们的饮茶习俗风气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特别是在江南,在宜兴,在窑场,在乡村得到了确认。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