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葛军——紫砂陶艺殿堂的一代传人

葛军——紫砂陶艺殿堂的一代传人

时间:2006-12-13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陶艺殿堂的一代传人

——原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 时顺华

“宜兴紫砂壶”!这位宜兴紫砂陶艺的“形象大使”,在中国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村野匹夫、凡夫俗子,国人都能脱口而出,家喻户晓。日常起居,它是饮茶的器皿;弘扬茶文化时,它又是演示茶艺的载体;布置厅堂居室,它是显示主人品位的摆设;在历史文物的宝库中,它又是收藏家们检漏的对象。小小的一把紫砂壶,在兼有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同时,让人们从多方面得到美的感受和艺术上的享受,沉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紫砂陶艺作为宜兴特有的地方性乡土文化已历时五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宜兴紫陶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 多精华,包书法、绘画、雕塑、篆刻等艺术于一体,形成了古朴、典雅、清丽、端庄的风格与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其独一无二的材质和自成一体的工艺,与中国瓷器既有不同,而又相得益彰,成为我国国粹的两朵奇芭。


葛军,这个既不是紫陶世家子弟,也不是宜兴土生土长,从未受到紫陶文化熏染的外乡人,以“半路出家”的身份选择紫陶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和追求,短短十几年,就对紫砂陶艺的精、气、神有了领悟,成绩斐然,这实在有些出乎人们的想象。也许冥冥之中真有“因果”,是一种“缘份”?


黑格尔有一句被广为流传和引用的至理名言:凡存在的就必然是合理的。让我们一起沿着葛军的足迹来演绎这合理的必然吧!


对艺术的热爱是葛军在紫砂陶艺领域能达到现在层次的基础,一个能经得起任何冲击的坚实的基底。很难设想,一个不热爱艺术的人能在艺术领域中坚持长年的苦熬,并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葛军是在社会上工作六年以后,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与感悟、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毅然辞去稳定优裕的工作岗位,投考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从此没有丝毫的悔意和畏缩,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去领略艺术给他带来的五味俱全的痛苦与幸福。



扎实的专业功底


大学其间是打专业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全面的学习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从而能依此作为阶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攀登。当然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偏重。葛军对这个以极大代价取得的,能圆自己追随艺术梦的学习机会,自是倍加珍惜。他刻苦学习,以整个心灵感悟艺术的真谛,以出色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他毕业时创作的大型陶瓷壁画《走向未来》,被镶嵌在学校的大礼堂内,在他之前还从未有一个学生得到过如此的殊荣。葛军在大学期间所练就的扎实功底,使他日后在紫砂陶艺的创作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内在的文化底蕴


中国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古训,历代大家在年青时无不按此身体力行。此古训可谓为后人指点了“继往开来”的途径,其皎皎者自成大家,杰出者终成气候,不济者亦有所获。葛军自进大学后,在校时勤奋读书,到寒暑假则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荡漾在名胜古迹、山山水水之中。一直坚持,至今仍乐此不疲,不断吸取着传统文化艺术之精华,充实自己的文化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葛军的创作能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其作品的影响所及、获奖的级别与次数已无人可及。

葛军认为:“艺术的成功者,有功力型的,有学者型的,但真正能成为‘大家’的,必定是学问家。不管你是学院派,还是在野派”。在成绩面前,葛军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有更高的追求,他成为紫砂界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开先河者。


不安于现状的心态


葛军不安于现状的心态曾显露在他先后两次辞去工作上。第一次辞去工作为了上大学,学习自己喜爱的艺术;第二次辞去工作,是为了到宜兴丁山去追随自己心仪的紫砂陶艺,其勇气之大令人折服。


葛军对紫砂陶艺的追求,同样表现出他永不满足,他一直在创作中探求新的意境、新的突破,新的发展。以紫砂壶为例,葛军至今已创制了众多紫砂壶作品:“荷塘清趣”系列、“金钱豹”系列、“汉风”系列、“旭日”、“文明时代”系列、“天歌”、“喜洋洋”、香港回归壶、澳门“回归壶”,到“申奥壶”、“捷足先登”等等,每一次新品的推出,都能以它的新意引起人们的注目,艺术家的心灵在倾诉,在求索在美化!令人很难品评高下,而只有各人喜爱的区别,但却都经得起“把玩”,犹如好的书法作品能经得起“挂”一样,令观者耳目一新。


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现状的心态,正是葛军在艺术创作上能长久保持激情的动力,驱动着他不断的创新与突破。


豪放旷达的个性


可以断言,若葛军没有豪放旷达的个性,就不会成为杰出的紫砂陶艺家。正是葛军具有拿得起、放得下,不计较眼前得失,这种豪放旷达的性格,才使他能够放弃安逸的生活两次辞去工作。告别家室、失去经济收入、独自一人到宜兴丁山去、以外乡人的身份在紫砂界开出一片天地来。难以预料的前景,十个人可能有十个会望而却步的。而葛军却能毅然跨出这一步,这之中固然有自信的因素,但豪放旷达的个性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样,在1992年到宜兴丁山后一年,葛军这个当时在宜兴紫砂界默默无闻的人,又以超人的勇气与胆识,向朋友借了三万元巨款,不计成败得失,在宜兴陶艺节上,开了一个个人陶艺紫砂展,推出“轮回”系列作品。招来的是一场轩然大波,引起褒贬不同的争论。而这场争论却成了葛军紫陶事业的进军号角。敢作敢为、豪放旷达的个性推动了葛军的成长,造就了紫砂陶艺的一代新人。


把握时机的决断


葛军敢于、也善于把握时机。综观葛军作为紫砂优秀陶艺家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每当紧要关头,葛军总能不失时机的作出决断。事后回顾他的抉择,都是正确的,至关重要的。到宜兴丁山后,葛军在丁山苦苦撑起了一家小厂,条件极差。但对葛军来说,却是事业的起点,全部家当。葛军自己象工匠一样的操劳,但要维持也极为艰难。在狗年快来临前,葛军作出了制作紫砂狗的决定,并做了一大批,投入市场后很是畅销。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他又不失时机的立刻做了一大批神形俱佳、维妙维肖的“发财 罗汉”,投入市场后更为畅销。这不但解决了生存问题,也使这家小厂得以渡过艰难的创业期,得以维持,才有了后来的壮大发展。


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如果说以往葛军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主要着眼于吸纳其精华,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那末1992年个展的那场争论,使他对传统的吸纳更为具体的落实到紫砂陶艺上。对他在个展中推出的“轮回”系列作品持否定意见者认为,他对紫砂的基本规律都没有摸准,根本不懂得壶,是对紫砂陶艺的无知。这深深的震撼了葛军,撞击着他的心灵。他在长久的反思后,终于明白了自己必须先要领悟紫砂的内涵,了解并掌握紫砂陶艺的历史沉淀、表达法则、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而这一切正是紫砂陶艺博大精深的传统。传统是不能违背割裂的,也违背割裂不了,只有领悟了传统,并深入其中,才能升华,才能把握住紫砂这独一无二材质的表达形式,否则所谓的“时尚”、“新潮”、“突破”都是盲目的,是贫乏和苍白的,只是一堆用紫砂材质制作的陶土作品。他在认真思考的同时,也认真的向前辈拜师学艺,潜心设计、埋头创作。


1996年-1997年,葛军终于推出了他的新作“荷塘清趣”系列,从造型、做工、到工艺处理上都呈现了紫砂壶的传统风格,获得了全国金奖。1998年葛军又创作了“金钱豹”系列和“汉风”系列,对葛军来说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他力图达到一种源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深入传统、又不固守传统;融人时尚、又不失传统的意境,在紫砂传统中溶进了时尚美感的时代气息。“金钱豹”系列获得了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一等奖,“汉风”系列更以其古朴、典雅的韵味得到肯定。从此,葛军在紫砂壶的创作上一发而不可收拾,新品不断推出,也屡屡在全国获得金奖。在创制紫砂壶的同时,葛军的其他紫砂陶艺产品也不断推出,有众多作品被定为国家级礼品。葛军终于成长了,成熟了,成为紫砂陶艺界新人中的皎皎者,2001年被授于《中国紫砂优秀陶艺家》称号。


由于传统紫砂陶艺长期作为宜兴独有的乡土文化存在,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一贯以老子传儿子,师傅授徒弟的方式繁衍,是以使外来习艺者难在短期内领悟其奥秘,也具有极大的保守排他的倾向,要融人现代时尚的气息极为不易,时代性是很难被体现的。对此葛军认为:应该从更广阔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题材,在更具思想内涵的层面上去发掘,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老的传统紫砂艺术有新的突破与发展。葛军正在为此而奔波,借以时日,葛军定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对市场的介入


若当年葛军不制作“紫砂狗”、“发财罗汉”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并保住那家简陋的小厂,那末也许就不会有他现在一系列的紫砂陶艺产品问世,葛军的市场意识为他今日的成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若当年陶渊明饿着肚子,为每日三餐发愁,东篱下种着蔬菜,发出阵阵农家肥的气味,那决不可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流传至今的诗句来的。


葛军的市场意识,使他把握时机、介入市场,这是一件幸事,是有志于艺术、有志于攀登艺术象牙塔者值得借鉴的。诚然今后还是会出现诸如达·芬奇、梵高等生前穷困到不堪的大家出现。


中国五千年文化中处世哲理的核心是一个“度”字,而要恰如其分的把握“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掌握分寸,决非易事。经商者走市场赚钱,积累财富与其职业是一致的,从事艺术者与介入市场赚钱就有一个“度”的问题,把握不住分寸,要就穷困,要就放弃艺术,或削弱了对艺术的追求。这是一个难题,也许不少有天赋者在得到最初几桶金后,就不由自主的开始向“商”倾斜,埋没了自己的艺术前程。葛军因其豪放旷达的个性,也许不太注意人际关系中微妙处的处理,但在赚钱与艺术两者之间,他正确的把握了这个“度”,很好的处理了两者的关系。


紫砂艺术的传播


葛军的市场意识使他有能力从事传统紫砂陶艺新的突破与发展,在更贴近时代的同时,又弘扬了紫砂陶艺的传统内涵,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新的载体,新的平台。他正为此在酝酿新的更为宏大的主题与题材,已有了初步方案,取名为“中国元素”系列。外国人大多只知道 CHINA——瓷器,而紫砂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是低得太多了。近几年来葛军极大的加强了国际交流,其足迹遍及各大洲的数十个国家,推介紫陶艺术,传播紫陶艺术的文化传统,讲介紫陶艺术的五千年来沉淀的内涵,让中国这朵民族的传统的奇芭能被国际所接受。在世界各地绽放。现在已成立了世界紫砂艺术家协会,葛军是该协会的中国首席代表。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葛军对中国紫砂陶艺事业功不可没。


有成效的反思


孔老夫子的嫡传弟子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相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看来要做一个学问家还真难,要每天反思一番。反思就要无情的解剖自己,就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老子说:自知者明。前者要有大勇,后者要有大智,否则只是走过场而已。葛军敢于反思,也善于反思,在这十几年中,每当紧要关头,甚至在每一次酝酿设计新的作品前,他似乎都进行了认真而有成效的反思。1992年个展后,他通过反思,否定了自己“轮回”系列的“新潮”、“时尚”、“突破”,认识了自己的不足,老老实实的拜师、认真的学艺,从而领悟了紫砂的传统内涵。到1996年一1997年创制出“荷塘清趣”系列,就俨然是传统的作品了。1998年他又经过一番反思,感到只要正确把握,可以充分利用紫砂的材质、造型、工艺这些手段,来创作一种源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作品,“金钱豹”系列具有蓄势待发的动感,又注入了时代气息,又获得成功。同时推出了“汉风”系列作品,曾有人赞它是典型的传统紫砂作品,具有更大容量的内涵,显得大气而沉稳。确实“汉风”将传统紫砂壶古朴、典雅、清丽、端庄的风格都包容无遗,称它是典型的传统紫砂作品,自无可厚非。但笔者总感到意犹未尽,隐约之中它透出了一股灵气,一种新意,其中一把底边为六角形的犹为明显,让人有一种似是十分熟知的亲近感,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紫砂壶竟能达到如此境界!可能用葛军自己反思后的认知来描绘是最适合的:深入传统,不固守传统;溶入时尚,又不浮躁。正是这把紫砂壶最贴切的写照。


葛军的作品太多了,创新也太多了,不可能一一举例来予说明。但葛军确是在不断的进行着有成效的反思,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有新品问世。


葛军因选择了紫砂陶艺而成为艺术家,紫砂陶艺也可期待因有了葛军这个传人而更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