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紫砂泰斗”顾景舟二三事

“紫砂泰斗”顾景舟二三事

时间:2013-07-17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2010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创出紫砂壶拍最高纪录。这无疑给紫砂壶市场创造了继续发展的空间,也把十几前年已经作古的这位“壶艺泰斗”再一次推到世人面前。正在编辑《宜兴日报与名人》的我,也因此揭开了记忆的一角,想起了与顾老交往的一些往事。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宜兴川埠上袁村人。少时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1933年,18岁时在家继承祖业,随祖母邵氏制坯。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出手不凡,逐渐跻身壶艺名家行列。1988年,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行也都把他奉为“壶艺泰斗”。

宜兴紫砂壶《松鼠葡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刚从北京调到宜兴就结识了他。那时还在,“文革”后期,当时已开始重视对外宣传,我们县革委通讯报道组根据镇江地委的要求,要组织一篇反映陶都宜兴特色的稿件。我们便想到了去采访一些比较有影响的紫砂艺人,其中有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他们当时在行内就很出名,人称“朱辅导”、“顾辅导”等。据说是因为当年办手工业合作社时,为了培养技术人材,省政府聘请他们为技术辅导。因此学员们都尊称他们为“某辅导”,就相当于“某老师”。

  顾老当时50多岁,年龄和技艺都处于黄金时期。我在厂里一个小工作室里见到了他。他朴实得与一般工人并无任何区别。他让我先看看他制坯。只见一块紫砂泥在他手上不断地翻动,一会儿拍成了泥片,一会儿又作成了壶身……创造着“泥比金贵”的奇迹。他一边做,一边向我解说。可以说,这是我接受的第一堂关于紫砂艺术的“启蒙课”。

 

  顾老开始给人的印象是质朴敦厚,不苟言笑。但接触多了,我便发现了他性格直率、言词犀利的一面。有一次,他偶患小恙,我去家里看望他,谈到当前紫砂界的现状,大有“千金易得,一壶难求”之势。顾老感慨地说:“想不到一把紫砂壶会炒到这般地步,也太脱款了。”他说:“说我是什么大师,是什么壶艺泰斗,这太高抬我了,我是什么自己清楚。我只不过是个手艺人,充其量算个能工巧匠罢了。”听他这么说,我暗自吃惊,也暗自佩服。以后,在几次不同的场合,我多次听他讲过意思差不多的话。可见这不是他一时的过谦之词,而是他发自肺腑的大实话。在浮躁之风盛行的当今,有的人写了几天字,画了几张画,做了几把壶,便白翊“名家”,白封为“大师”。而顾老做了一辈子的壶,其技艺之精湛,被公认为当今“壶艺泰斗”,却能保持这样一颗“平常心”,实在难能可贵,令人起敬。

  能表现顾老真诚而质朴的人格的还有一件事。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丁山的陶瓷博物馆失窃,包括顾老作品在内的几件珍贵陶瓷不翼而飞。此事震动了宜兴,也震。惊了上级领导。省公安部门督查破案。顾老知道后,心情非常矛盾。因为这是他的心血之作呀。他盼望公安部门尽快破案,追回展品。在上级公安部门督办下,案子很快破了。作案的竟是两个20岁左右的小青年。被窃的展品也完璧归赵。顾老欣喜自不待说。但是,不久传来信息,两名盗窃犯将被判处死刑。这使顾老心中顿生怜悯之心。他说:“我做壶是给人使用供人欣赏的,不是害人性命的。紫砂壶再珍贵,也贵不过人的生命。早知这样,倒不如砸了,省得害人。”他几次找人去向有关部门说情:“赃物全数追回了,两个年轻人是否能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法律无情。以后,每提及此事,顾老痛惜之情总会溢于言表。

 

宜兴紫砂壶《双色鱼》

  顾老一生制作了无数件紫砂壶精品,也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但是却没有一本较为完整的总结艺壶的书籍。有一次,江苏古籍出版社的总编来找我,征询有没有适合他们出版的选题。我顿时想起了顾老。便建议其能否出版一本《顾景舟壶艺集》。他问我有什么具体设想。我说,要编一本系统的完整的总结顾老一生制壶艺术的书,一时比较困难。能否先编一本图录式的书。即选择几十把顾老各个时期创作的有代表性的紫砂壶。然后由顾老把每把壶的创作构思、制作经过和艺术特色写出来。因顾老的书法很好,最好让他亲自用毛笔把文章誊清,再署名盖章。一壶一文,图文并茂,壶艺书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总编完全认同我的想法。于是,我们就去拜访顾老,谈了我们的想法,顾老深有同感。他说,他的作品出版的不少,但一是没专集,二是大都是商业性的,不是艺术经验的总结。他也很希望能出这样一部书。可是,一谈具体问题,困难就来了。他说,最大的困难是难于找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往往壶一制好,人家就拿走了,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现在东西在哪里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人家也不肯拿出来的。他感慨地说:“人家就是要你的壶,哪个人想到来帮我总结艺术经验呀!”还有个困难就是,顾老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往往只知道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总结不出什么经验来。我们议论了半天,认为后一个困难容易解决,可以安排一个懂得紫砂艺术而文字水平又较高的人去协助他写作。而前一个困难却始终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于是只好暂时搁下来。谁知这一搁,就成了千古的遗憾!

 

  顾老对艺术的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有名的。他创作的壶,不到自己满意,是不轻易示人的。甚至传说他象邵大亨一样,凡是自己不满意的壶就摔碎重做。这不由使我想到宜兴另一位艺术大师吴冠中撕画的故事。1992年9月,经我牵线,这两位国际知名的宜兴籍艺术大师还有过一次不寻常的会见。

  那年9月下旬,中央电视台要为当绘画大师吴冠中拍摄一部专题片。为了反映哺育这位艺术大师的土地,吴老带领摄制组一行四人,于9月19日来到故乡宜兴。我有幸应邀全程陪同他们进行拍摄。当时,宜兴紫砂正风靡全球,“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自然成为众所瞩目的人物。我建议吴老会会顾老,也能为这部专题片增添几许色彩。吴老欣然同意。于是,我便着手安排。当时顾老身体欠佳,听说正在住院。我到紫砂厂打听,也得不到确切消息。后来找到了顾老的儿媳吴菊芬,才知顾老已回到家中。我便托她代为安排。不久她捎话来说,顾老很高兴会见吴老,并约我们23日上午前去。

  那天上午下着很大的雨。我们冒雨来到顾宅。吴老刚进客厅,顾老便满面春风地从楼上卧室下来。无须介绍,两位大师的手便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他们携手来到藤椅前,紧挨着坐下来,亲切地聊开了。吴老精神矍铄,顾老虽在病中也毫无倦容。吴老说:“早想拜访你这位老乡,就是没有机会。”顾老说:“我也久仰大名,今天有机会见面很高兴。”吴老饶有兴味地捧起桌上一把紫砂壶,仔细欣赏着说:“宜兴紫砂壶世界出名,确实是个宝。你在艺术上成就很大的。”顾老谦逊地说:“我们做茶壶的算什么艺术家,充其量不过是个手艺人罢了。”吴老连连摆手说:“不能那么讲,不能那么讲!”

 

宜兴紫砂壶《练武强身》

  两位大师开怀畅谈。吴老说:“艺术是无止境的,自己的东西,过了一个时期再去看,又觉得不满意了。最近我把以前的作品整理了一下,一些不大象样的东西都撕掉了,免得将来留下太多的遗憾!”他问顾老:“听说你也将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扔掉,是不是这样?”顾老笑答道:“有这样的情况。自己都不满意的东西留着干什么?”我们听了无不肃然起敬:“吴冠中撕画”、“顾景舟扔壶”,这不是可以流传后世的艺坛佳话吗?

  接着,两位大师的话题转入了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化问题。他们谈得很投机,也很投入。本来,考虑到顾老的健康状况,我们只想让两位大师会一下面,进行简单的交谈。不想他俩一见如故,竟扯出了许多深刻的话题。临别,顾老深情地问:“你多少时间没有回老家了?”吴老感慨地答道:“从小出去后,就很少回家了。这次回来,看到家乡大变了。以后我还会回来的。”顾老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两位大师的手再一次紧紧地握在一起,结束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会见。

  经过我的联系与顾老亲切相聚的还有一位他的老同学、著名画家凌再型。凌老是宜兴丁蜀镇人,早年在苏州艺专研习绘画。他一生坎坷,但一辈子执着地追求艺术。油画、国画均有精深造诣。1993年春,凌老应邀来宜兴作画。闲谈中,得知他与顾景舟当年是东坡小学的同学。我便有意安排这两位60多年前的同窗好友见个面。那天上午,我陪同凌老,还约了他当年在东坡小学的另一位同学潘景元及夫人沙庆喜。顾老很高兴地接待了他们,闲聊一会,凌老提议三个老同学回母校看看。顾、潘二老都说好。大家便乘车来到蜀山东坡书院。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这里一直是东坡小学校址,直到九十年代,东坡书院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学校才迁出去。三位老人来到这里,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大家仔细辨认当年的教室在哪里,操场在哪里。来到了当年的大礼堂,情绪更为活跃。凌老回忆说:“还记得吗?有年新年表演节目,我演葡萄仙子,景元演王子,跳得多开心!”说着三位耄耋老人发出了孩童般的笑声。

 

  时至今日,顾景舟、凌再型、吴冠中三位老人已先后作古,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令所有人难忘!

西施(倾国倾城)          中瓜形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