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6-14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在紫砂界,“曼生壶”的代名词是“文人壶”,提及“曼生壶”,当代紫砂大师汪寅仙便心生敬慕、心向往之。她如是评说:“曼生壶”在当时就是集书、画、印、壶于一体的“文人壶”,190多年后的今天,风采依然。现在,我们应该如何从中吸取营养并继承、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紫砂界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宜兴有一些人对文人壶的的思辨讨论,现在时髦起来的所谓文人壶,让文化人参与紫砂,在壶面上画几笔、写几笔,好像就能提高紫砂的品味,有些人的理解更狭隘,只要名人、画家来写与画,能更高地体现壶的经不济价值就行了。如果你去仔细推敲紫砂工艺的发展,因为文化人的参与,让紫砂从出生之时就走上了工艺的本原之路——“用”之工艺。金沙寺僧、供春、时大彬的娄东之行,都与文化人、茶人藕丝相连。
随着紫砂壶的名气日益响亮,紫砂也沾上了同时期的奢靡之风,逐渐成为宫廷中的贡壶,贵族家中的摆设、皇室贵族为显示其奢侈、华贵的威风,不惜花重金,让匠人、艺人在大量精力耗在华丽绚烂的工艺品上。
铅华洗尽自芳容,今天的“曼生壶”无论是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唐井栏壶”还是香港艺术馆收藏的“半葫芦壶”等,造型都相对朴素、简练,无过多的线条装饰。现实中的井栏,造型千变万化,而曼生选择生活中最常见、最简单的诏井栏型,最终是为了突出紫砂壶的用途——泡茶。由此可见,曼生壶的意义在于它使紫砂壶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体现了茶壶的实用之美。
在当今时代,有良知的紫砂艺人更应该有必要去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曼生壶”实用之 美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紫砂技能,使紫砂工艺这个民族文化瑰宝回到正确的发展方面。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