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专题-杨小泉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1963年生,外形粗豪,为人谦和,师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国良。
自幼对紫砂艺术有浓厚的兴趣,练就了过硬的设计及全手工制壶本领,能于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传统中求新意。
紫砂界的朱泥圣手,三十年来专注于朱泥壶的研究,能制朱泥大壶,功力为一般壶艺师所不及。
作品先后发表于《壶魂》、《中国当代紫砂百杰集》等书刊,多次获国家级大奖。

以简为美,以素为雅。 
杨小泉擅做朱泥壶,多以传统器型为主,且多为光素器。杨小泉曾师从陈国良先生学习壶型创作,深耕传统器型三十年,精进不止,独具心得。他的朱泥壶追求的是宋瓷以简为美的壶韵,讲究古典的韵味美和极致的线条美,这种审美观念在他作品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朱泥之美,美在细腻红润,艳而不娇,朱泥之壶,温润如玉,更是别有一番风韵,长期以来就备受壶友喜爱。

朱泥是原矿呈金黄色或浅黄绿色的红泥,明代称“石黄泥”,清代称“朱泥”。原矿深埋于宜兴丁山镇赵庄山嫩泥矿层的底部,外观呈咖啡黑色,炼制成泥后称“朱泥”。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艳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泡养包浆后红色沉稳。
朱泥因含砂量低(砂乃“泥骨”),泥性娇,支撑度低,烧制难度高,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综合成品率不及二成,小品成品率高时也仅为60%,中大品紫砂壶极少,经常遇到一窑三把壶全部烧裂的情况,令人扼腕痛惜,也因此一把好的朱泥壶更难能可贵!

坊间有“自古朱泥无大品”之说。一般的朱泥小品成型难度本就较大,对于朱泥大壶来说更是极难烧成。
杨小泉的朱泥大壶,在业内独树一帜,其制作手法,非一般壶艺师所能及。他曾做过一把3300cc的朱泥大壶,像这种容量的朱泥壶,没有十足的信心,绝大部分壶艺师都不愿意尝试。

为了将朱泥大壶做成功,杨小泉慢慢尝试改进制壶工艺,从小壶开始,逐渐将壶容量提升,循序渐进,从小品到中品,从中品再到大品,当一个容量能够熟练制作出来的时候再加大些,不断挑战,不断失败,不断专研,不断超越。有时候仅仅为了改进一个小细节,反复实践一再重做,不达理想效果决不罢休。

龙旦壶,考验基本功底。壶身蛋形,圆润优美;截盖设计,对接工整;
壶嘴、壶把处理无痕,浑然一体。
壶型小巧可爱,变化流畅自然,线条匀称,无可挑剔。
壶钮小巧突出,似半颗圆珠立于壶盖之上,拿捏方便,造型也力求变化。
综合说来,此壶器型经典,做工却不一般。

精选朱泥,红润自然,气质高雅,具有鸿运当头之意。
整个壶型仿若一个端正的葫芦,壶盖饱满圆润,压盖式设计,紧密贴合。
一弯流壶嘴,可爱上翘,出水爽利。
壶钮如珠,璀璨夺目。端把简约,圆润大气,实用便利。

圆珠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器身为圆珠形因而得名,壶身珠圆玉润,流弯、 把环、腹圆,截盖设计。
整把壶盈润丰腴,线条流畅,清新明了,浑若天成,泡茶实用。
描金的工艺又平添一丝富贵。

宫灯,顾名思义,是指古代宫廷用灯。
紫砂以此为原型,不仅因其造型美观,更取其奢华富贵、兴隆和吉祥之意。
六方宫灯壶为方器造型中的六方壶型。
整体大气端庄,将六方形态贯穿壶型始终,壶体高挺有力,方中藏圆,
挺括平正,整体似一只古雅的宫灯,惟妙惟肖。

造型简朴,砂质温润细腻,看似素面素心,
却体现出壶艺家的功力和纯熟深厚的技艺。腹圆而鼓,耳形把弯曲有致,
壶流长而翘,与壶身搭配,自然和谐,平静中孕育着动感,
顶盖上的宝珠钮更具神韵。
这种外似美玉内如碧云的紫砂茗壶,经多年使用,茶汁滋养,把玩摩挲,
壶身表面光洁如镜,可以鉴人。

名家作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