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15 来源:http://www.zisha.com
绞得彩泥补壶天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传说,虽然奇伟,却谁也没有见过。这大概是科技蒙昧时代的先民们,以浩茫的想象来解释宇宙现 象的一种反映吧。但是,历史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有一个人,却用五色土绞制出各式奇丽洒脱的紫砂壶具,为当代的砂壶天地补上了一项空白。这个历史性的创 造,虽不能称之为“天惊石破”,却足以使用许多行家里手怦然惊叹,拍案叫绝。这个绞泥工艺的创作室,就是宜兴紫砂陶作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吕尧臣。
1990年在宜兴举办的第二届陶艺节上,一把很小的茶壶象奇珍一般引起了人们的瞩目;棕粟色的壶面、壶盖、壶柄上,散布着15颗雨花石,壶底有三颗,总共18 颗。这些雨花石,大小不一,玲珑剔透,似云若水,别有天地。在一些鉴赏家看来,这些变幻莫测的卵石,似乎把它们赖以驻足的那把小壶,化作了天外瑶池,而它 们就好象是散落在瑶池周围的莹莹彩贝。一位行家不禁赋诗赞叹道:“绿衣仙姑报晓晨,玉帝喜析问诸神,紫篮何来片片彩,新茶露贝瑶池春。”并为此壶取名“瑶池彩贝”。另一位台湾行家惊奇地说:“把雨花石烧制在紫砂壶上,前所未有,不可思议!”知情人立即告诉他:这并非真的雨花石,而是吕尧臣将宜兴的五色土用 绞泥的手法焙制出来的。此时,那行家的惊奇变成了惊叹,激动得不知所云。一时间,在拥有日本和东南亚地区100多位行家参观的大厅里,“瑶池彩贝”引起了 巨大轰动。人们由衷地感谢吕尧臣为中国的紫砂陶艺做出了中开生面的贡献。
宜兴紫砂陶作自北宋至今,已历千年春秋,其间名师辈出,妙壶连珠。但传统的紫砂壶,就颜色而言,大致限于红、黄、紫、绿等几种,这是由传统的单色泥料 决定的。吕尧臣从唐代瓷器制作中曾出现过绞泥工艺获得启迪,试图将它运用到紫砂陶壶的制作中来。于是,他从七十年代初开始进行探索、研制,经过了无数个不 眠之夜和失败,终于在七十年代中期获得成功。这种新工艺,就是将宜兴的五色土用绞泥的手法融为一体,形成质朴而富于变化的多色纹理,从而为创制出奇丽洒脱 气韵生动的紫砂精品创造了条件。
1991年2月,吕尧臣创作的“玉屏移山”壶是绞泥工艺的又一杰作。此壶在淡粟色的六面形壶体上,展现出奇妙的纹理:乍看如古木年轮,细察则仿若壮丽画屏,期间似有千峰百川,流水行云,深邃飘逸,变幻无定,令人叹为观止。
有人说,吕尧臣的作品以质朴见长,在质朴中蕴含着云水般的博大气势。就象那参天古木,初看苍劲厚朴,再看气势非凡,而且愈看愈觉得意境无穷,具有不同凡响这神韵。此种境界,与吕尧臣的绞泥高技看来是休戚相关的。
吕尧臣呕心沥血的创新成果,受到了海内外行家的高度评价,不少人把他赞誉为“宜兴壶界的魔术师”。台湾杂志《壶中天地》的一位作者这样写道:“如果说 宜兴紫砂陶作是中华历代文化艺术中最杰出的一支奇葩,那么,吕尧臣对宜兴紫砂的卓越成就,更是近代陶作的佼佼者。宜兴创作紫砂陶作,上天造化吕尧臣使之更 加完美。”评价之崇高可见一斑!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海内外对吕氏的高度评价,并非仅指他的绞泥创作而言,应该说,这是对他全部作品的一个总体肯定。吕尧臣早、中期的许多精品,并没有运用绞泥手法,却同样显示出独特的神韵。他在八十年代初创作的那套高足“竹炉”茶具,上部是壶体,下部四面洞开,恰好容纳4个茶杯,底部中间还配一小盅, 可盛放酒精以为煮茶温茗之用,令人想起宋人杜小山的诗境:“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此种茶具的组合结构,既继承了浓重的民族风格,又开创了传 统造型未见之先例,真正是推陈出新。
由此可见,吕尧臣的作品,否认是绞泥的或非绞泥的,其共同特点就是“新”——新的构思、新的造型、新的工艺、新的意境。正因为如此,他的不少伤作品被 故宫博物馆、紫光阁、亚运会纪念馆作为珍品、孤品加以收藏,甚至被列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
苦心孤诣、刻意求意既然是吕尧臣的最大特点,那么,也从艺30余年来,究竟创作了多少艺术新品呢?有人对此曾作了一个统计,答案是106个。行家们知 道,翻开宜兴紫砂陶壶制作的历史,不难发现,创作新品如此之多,质量又如此上乘,这是近百年来所罕见的。如果说吕尧臣的绞泥工艺为紫砂陶作开拓了一条历史 新路,因而使他声望日隆,那么,他的全部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创新特色,无疑已使他在宜陶史上占据了重要一席。
吕尧臣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出身贫苦,1958年17岁时被迫辍学,拜老艺人吴云根为师,学习紫砂工艺,稍后到紫砂研究所深造,以后便函是潜心的研究创 作。在这个漫长过程中,他广泛涉猎古代陶瓷、青陶、玉器、漆器等造型,同时又悉心临慕程寿珍、邵大亨、朱可心、顾景舟等近代与现代宗师的杰作,从中掌握了 紫砂造型的规律和各种处理手法。加上顾景舟等名师的指点及同辈艺人的深入切磋,终于技艺大进。现在的尧臣已步入天命之年,这正是他艺术攀向巅峰的时期。当 记者在他的创作室——“醉陶居”问起他今后的打算进,他爽朗地回答说:“人微言轻我自己,就是要做到老、学到老、登攀到老;另一方面,就是要带好接班 人。”说着,他把旁边一位埋头制作的小伙子拉过来,介绍说:“这是我第二个儿子,叫俊杰,他正在学习紫砂工艺。”他一边说,一边把俊杰制作的两把绞泥紫砂 壶:“补天雨石”和“垒砂濯海”放到桌上,又谦逊地说:“请多多指导。”我在仔细观赏之余,一股欣喜之情骤然涌上心头,不禁暗暗自语说:“是的,又一个吕 尧臣在脱颖而出!”。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