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7 来源:网络
在紫砂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提及“紫砂七老”无人不晓,但“民国三宝”同样值得铭记。他们虽名声未及前者显赫,但作品与故事却见证了时代的沧桑,承载了岁月的痕迹,甚至能感受到他们生命的律动。
1. 李宝珍:忠贞与艺术的化身
李宝珍,清光绪至民国时期宜兴的紫砂艺人,师承俞国良,工艺精湛,尤其擅长制作砂壶。他曾为上海铁画轩供应素坯,与卢元璋、范大生、陈光明等齐名,均为二十世纪初的紫砂名匠。李宝珍的传炉壶尤为精巧,令人赞叹。
在抗战时期,李宝珍展现出高尚的品格。为防紫砂壶落入敌手,他临终前毅然将家中所有砂壶打碎,誓死捍卫艺术尊严,正如他所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去世后,家人将其安葬于蜀山东麓的龙窑前,与师父俞国良的安息之地相距不远。
2. 汪宝根:技艺与人格的典范
汪宝根,号旭斋,自幼师从伯父汪生义(春荣),与吴云根、朱可心同门。他在宜兴利用陶业公司期间,技艺超群,历次比赛均名列前茅。1933年,他担任技术总辅导,1935年制作的“大东坡”壶和“三友”瓶在芝加哥博览会荣获优秀奖。汪宝根的“鱼化龙”壶更是享誉四方。
汪宝根与黄玉麟为邻,常请教于黄,并借鉴其樱桃小包嘴的设计,使壶的出水流畅,备受时人赞赏。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作品精益求精,不合意即毁之,故订壶常需数月之久。徐秀棠回忆道,汪宝根虽身材矮小,但精力充沛,性格耿直。
3. 陈宝生:创新与生活的传奇
陈宝生的故事充满趣味与传奇。新中国成立前,紫砂业不景气,他虽已定亲却无力娶亲。在朋友的帮助下,他采用抢亲的方式,将未婚妻从乡下抢回。
在紫砂圈内,陈宝生以创新著称。除了王寅春外,他是唯一常有新式壶样的人。他创作的一把大三弯嘴壶,盖面上饰以五角星,被称为“俄国壶”,后又称“爱国壶”。此外,他还制作了许多制坯专用工具,为紫砂成型提供了便利。
这三位民国时期的紫砂大师,用他们的技艺与品格,为紫砂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