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1 来源:杭州日报
说起紫砂,它的最常用后缀一定是“壶”,但紫砂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明代中叶之后,在能工巧匠、文人雅士的推动下,宜兴紫砂工艺与传统雕塑、诗词、书画与篆刻相兼于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8月28日起,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馆区展出的“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展览,将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包罗万象的紫砂世界。
展览以紫砂茶酒器为引言,展出包括陈鸣远、范大生等诸位大师作品,从世人熟悉的紫砂器着眼,揭开这段至趣探索历程。共展出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清代至当代名家作品共 105 件(套),其中包含 3 件宜兴、台湾两地陶艺家联袂创作的陶艺精品。作品器型包括紫砂茶酒器、紫砂花器、紫砂文玩、紫砂雕塑等多种类别,展示以紫砂为代表的宜兴陶艺的风采。
宜兴,素以陶都驰名中外,拥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宜兴陶瓷博物馆,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陶瓷博物馆,2013 年11 月正式获批为中国紫砂博物馆,成为宜兴历史上第一座“国字号”博物馆,也是中国影响和规模较大的集展示、研究、传播、保护和陶艺交流于一体的专业陶瓷博物馆,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此次两馆的展览合作,旨在依托宜兴陶瓷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共同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开展现场
此外,宜兴方向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捐赠了8件江苏省级大师紫砂作品。作为向杭州西湖博物馆捐赠作品的其中一位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徐门第五代传人,紫砂壶名家徐汉棠孙女徐曲在现场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宜兴人,从小父母也一直培养我学习紫砂艺术,我个人也一直在钻研传统紫砂器型的基础上进行作品创新,而作为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徐门第五代传人,我更有义务跟责任要把紫砂艺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据悉,本次展览将至 11 月 15 日结束。
重点展品介绍
果品核桃杯清 代 陈鸣远
此杯底印陈鸣远,整体为半开核桃形,杯下以菱角、荔枝、花生、栗子为足,颜色搭配巧妙,构思新颖别致,生气活泼。
陈鸣远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制壶之余,擅长制作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常以蔬果入器,像生的菱角、扁豆、花生、玉蜀黍、菇、栗子、藕片、荸荠、核桃、白果等等,无不精妙。把果蔬的自然生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给人以鲜活的审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绝。
抛光壶 清 代 贡局款
此壶肥硕圆润,直流笔挺,,盖面半弧,盖钮呈圆珠状,溜肩鼓腹,带圈足,盖沿壶口包铜,配饰铜质提梁,整器沉稳,端庄肃穆。壶身通体水磨抛光,光可鉴人,底部贡局款。
清末民国大量紫砂壶出口至泰国,当地的工匠沿用东南亚一带较为发达的珠宝加工工艺对紫砂壶进行了水磨抛光加工,使紫砂器表面形成一种光可鉴人的玻璃相光泽,并在口沿、盖钮和盖沿等处用金、银、铜进行包装,使之产生一种特殊的类似于珠宝的观感效果。此类壶底部多钤“贡局”,亦有龙纹、凤纹、鼠纹、和名家款或泰文款。
飞雪迎春盆 当 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
岁寒三友”松竹梅在紫砂创作中已然十分常见,但观赏这件以梅花为主题的六方花盆却是回味无穷。作品主体为花盆,以道劲的梅枝缠绕花盆底部作足,再贴塑绿梅朵朵;铺砂工艺则形象地表现出漫天的飞雪,仿佛是一幅动态的绿梅傲雪图。梅花积玉含香,斗霜雪,抗严寒,冰肌玉骨,迎春开花,人称“春来第一枝”,故有“报春花”之称。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件“飞雪迎春”盆清新脱俗、典雅小巧、意境深远,赏之令人神清气爽。
雕塑——自拔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
《自拔》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设计制作的《坐八怪》系列之一。作品人物光膀坐于长衣之上,正用力从背后拉扯长衣。他面部怪诞,紧咬牙齿,手臂青筋暴起,用尽力气却不能将衣服从身底拉出。人物行为奇怪,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凡事不能钻牛角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若是自己造成的,不妨自行让步,不要再为难自己。
炉 子 清 代 孟臣款
圆筒形紫砂炉,古人用以煮茶温酒。正面塑一兽首,双眼如炬,兽口大张,与炉内相通,实则为添放燃料的入口,设计巧妙。兽首上方有一扇形牌匾,上书“松石”二字。炉身两侧各有一句诗,为“一斗浊东不赐”“千日中丛不醉”,并有“孟臣”落款。炉身背面则刻有花卉,调和兽首的阳刚之感。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