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3 来源:http://www.zisha.com
“这三把壶不仅是我2018年的新作,更是我致敬家乡贵州的作品。”1月20日,贵州籍紫砂壶艺人张惠携三把独特的创新壶亮相贵阳融舍,并现场演绎制作紫砂壶流程及品鉴紫砂壶的技巧。
贵州手艺人以诚心致匠心
现居住在江苏宜兴的张惠,是个地道的贵州遵义人。30年前,张惠远嫁江苏宜兴,“我在的宜兴丁蜀镇几乎家家都会制作紫砂器,”张惠告诉记者,因为丈夫从事紫砂老壶的收藏和研究,加上生活环境的影响,让她对紫砂壶充满兴趣。1989年,张惠进到当地紫砂壶工艺厂学习,从打泥条、划泥条、围泥条、拍身筒开始学习制作紫砂壶,“其实我学手艺的时候年龄已经偏大了,但我是真心爱做壶,每天晚上做到十二点都不累”,勤劳又刻苦的张惠,在学习期间得到多位名家大师的指点。有人点评张惠的紫砂壶作品,称其无论是仿古器形,还是传统基础上创新的作品,既有女性特有柔媚,又不失张力和风骨。
2000年,技艺日趋精纯的张惠,第一次在自己制作的紫砂壶上敲上了刻有自己姓名的印章,打出了自己的紫砂壶名号。2015年,张惠制作的“如意”和“狮球”壶,获第十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并获“中国工艺美术师”称号。如今,张惠已是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国紫砂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多件作品被博物馆永久收藏,她制作的紫砂壶也被美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紫砂爱好者收藏。
2016-2017年,张惠回到家乡遵义参加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并和儿子吴涛一起为家乡设计了饱含黔北乡情的紫砂壶“陶罐壶”,以湄潭县“天下第一壶”为蓝本的茶壶和紫砂盖碗。“我是贵州手艺人,以诚心致匠心,以匠心之作回馈家乡。”
新壶致乡愁手艺即诚心
“这次亮相的‘瓜玉’、‘炉韵’、‘秋丰’三把壶,是我在传统壶形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创作的,光是壶嘴就做了30多个。”张惠告诉记者,这次她带来的三把壶是2018年1月1日出窑,历时过程三个多月,经反复打磨修改而成。
“一把紫砂壶的制作时间长达数月,并不是说一把坯壶拿在手里摸30天,而是边做边放在套缸里湿润,润透了再做,有时候每天只能做5、6个小时”,在当天活动现场,张惠和她儿子吴涛现场演绎了拍身筒成型、制作壶把壶嘴的过程。“做一把壶从打泥片开工到坯壶完工的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缺陷都在日复一日的修制过程中发现和完善”,张惠说,“用诚心做每一把壶,是手艺人必备的匠心。”
据了解,大红袍是一种特殊的紫砂泥料,而这三把壶张惠选用的是陈腐年代长的大红袍泥料制作而成,有着润泽的光感。“大红袍泥料目前较为罕见,泥料特性极不稳定难成型,没有一定功底和水平是很难做精。记者看到,这三把壶抚之绵润微有砂感,观之呈朱红微嫣,而在造型上,张惠赋予了浓浓的思乡情。
“‘秋丰’壶以贵州梯田为设计背景,壶身仿照贵州层层梯田的形态,壶把和壶嘴比照耕犁的设计,寓意家乡年年丰收。”张惠介绍,“瓜玉”壶是以贵州农家大南瓜为原型,整体线条温润,寓意吉祥如意。而另一把“传炉”壶,则是以贵州黔灵古寺香炉为原型,并将壶身加长,方中有圆,圆中带方,刚柔结合。
“这三把壶不仅致敬家乡,也是我乡愁系列的紫砂作品”,张惠告诉记者,继“陶罐壶”、“天下第一壶”、“绿茶仙子”后,“瓜玉”、“炉韵”、“秋丰”三把壶也是她乡愁系列的紫砂作品。她表示,今后她将制作更多包含有贵州元素的紫砂作品,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家乡的文化。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