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2-28 来源:http://www.zisha.com
黄霁峰对紫砂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作品制作手法全面,线条流畅,别具一格,已达泥醇、形美、工精、韵深之境。对泥料、款式都有了相当高的造诣,被业界誉为后起之秀。在网络搜索黄霁峰,与他相关的最多的词条是:泥醇、形美、工精、韵深。这个自幼就深受艺术熏陶的紫砂人,因为对紫砂艺术的热爱,有着不同常人的沉醉与执着。黄霁峰是土生土长的丁蜀人,奶奶在蜀山脚下的茶馆给了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黄霁峰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启蒙课程”。
1989年,黄霁峰如愿进入紫砂厂学习制壶技艺,师傅是以严格闻名的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彦。1992年,黄霁峰学徒毕业,他掌握了扎实的制壶技艺。有时候生活总是与理想相悖,黄霁峰从紫砂厂毕业后非常想继续深造,但却阴差阳错地进入其他工厂做了工人。热爱紫砂的黄霁峰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利用工余时间考虑紫砂的创作,回忆在学校时学的基本功。有时候在设计图纸时,他还在想,这种线条运用到紫砂壶上应该怎么体现。1998年,对紫砂难离难弃的黄霁峰终于又回到紫砂创作的行业中来。他百倍地努力,百倍地用功。渐渐地,他的作品被人认可;渐渐地,他也有了拥趸和粉丝;渐渐地,他的作品被更多的刊物刊登、转载……他被业内称为后起之秀。
黄霁峰的作品以光器为主,熟悉他作品的都人知道,他的作品多为传统器型。在黄霁峰看来,传统器型是紫砂艺海中流传下来的难得的精品、绝品,带给人们非常完美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他的目标就是模仿到位,进而超越创新。在黄霁峰的作品中,石瓢、西施、仿古、六方、掇只……无不工精而形美,但最打动人的,还在于他作品深远的神韵。人常说,读壶读意韵,形再似的作品如果没有神韵,就会没有灵魂,没有美感。黄霁峰的作品就是在神韵方面超越了许多对传统器型的仿制者有的人仿的是形态,黄霁峰追求的是灵魂。著名书法家苏士澍为黄霁峰的工作室题写了“抱壶堂”三个字。一个“抱”字,是喜欢,是拥有,是把玩,也是珍惜,是苏士澍对黄霁峰钻研技艺的赞许,更是肯定。由黄霁峰制作、苏士澍上刻“茶禅一味”的“子冶石瓢”壶是黄霁峰的代表作,它造型简洁、凝练、挺拔,而富有张力,读壶可以体味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态度和上善若水的君子之风。齐白石的孙女齐秉正也甚爱黄霁峰的作品,她欣然地在黄霁峰的“无垢”壶上刻上了“聊供小饮”和几只对虾。画家安云霁与黄霁峰也有许多合作的精品。
黄霁峰并非只做光器,筋囊和花器也都有涉猎。他的“寿松提梁”壶,以自然界中的松为创作题材,采用三种泥色搭配而成,壶身、嘴、盖和提梁把以段泥为原料,壶身与盖是粗壮的松树干的完美融合,嘴和提梁把是弯曲的松枝。自行调配的紫黑色泥料做成的松树皮点缀到壶上,尽显沧桑。以紫红泥料点缀装饰的犹如灵芝般的壶钮,又为壶增添了不少生趣。
从1998年回归紫砂,到2008年前后有所成就,黄霁峰整整用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是他“十年一剑”为紫砂的十年,也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十年。在不断挑战传统的同时,黄霁峰也在思考着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