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6-09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茗壶》编著者杨斌
最近,一本关于研究紫砂收藏和品鉴的文化类专业书籍----《紫砂茗壶》正式面世了,编著者杨斌为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紫砂茶艺专业委员会会长。杨斌对紫砂文化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多次来宜兴进行实地考察,和紫砂艺术工作者们面对面交流。《紫砂茗壶》全书近60万字,由理论的阐述到艺术的赏析,由历史的传承到个人的收藏,从多个方面对紫砂壶进行了论述。
“紫砂茗壶概论”一章,是对紫砂的基础知识进行的全面而深入浅出的阐述。在宜兴境内曾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悠久的陶瓷文化为后来紫砂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介绍紫砂泥料时作者通过清晰的照片把不同的紫砂泥料直接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并配以简练的语言,让人一目了然。在介绍紫砂壶成型方法时,作者用了大量的图片,并详细介绍了紫砂壶制作的精妙工艺。
紫砂器于宜兴的兴起,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结果。“紫砂壶与茶道的融合”这一章中,作者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变迁及紫砂文化兴起的脉络进行梳理,阐述了紫砂壶诞生与历史潮流的原因。
“ 供春壶事”一章是对紫砂历史的探究,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学术的态度对紫砂历史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无可否认供春壶在紫砂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作用,但是供春,从紫砂壶有文字记载开始就一直是业界争议的话题。杨斌先生更为认同台湾资深文史工作者徐鳌润先生的结论:一,金沙寺和书童供春,是历史的一个误会。吴仕主仆实际上是在大潮山寺读书,而壶上的“供春”二字,“供”是“壶”,“春”是“茶”,二字相连意为“供冲泡茗茶的用具”,而非制壶者的名号。二,供春壶事文人吴仕为顺应将贡茶改为散茶的皇命所创,而并不是出自书童之手。三,书童本名“朱昌”,从未叫过供春。四,供春壶的成型经历了数个发展过程,从寺僧到吴仕主仆,最后经由时大彬进行了技艺提升。杨斌带着问号去看待历史,以此态度参与紫砂历史研究与探讨,令人肃然起敬。
“曼生壶式和曼生铭文”中介绍了紫砂史上的重要人物陈鸿寿,通过对其的详细介绍,引申出了“文人壶”的理念。文人壶把紫砂技艺和人文文化有机结合,是文人雅士在闲逸之余成就的一门艺术,是融合了诗、文、书、画、镌﹑铭﹑ 印的特殊的文化。
“痴壶雅流奥玄宝”介绍了日本的紫砂爱好收藏家奥玄宝对紫砂的痴迷,让人们见识到紫砂艺术的魅力。作者通过对奥玄宝的著作《茗壶图录》的介绍,让读者感受到了外国人对紫砂艺术不同境界的认知和理解,是对国内紫砂艺术的一种补充。
“紫砂茗壶的鉴赏”一节,作者教人们从质﹑意﹑形﹑韵﹑工﹑款﹑功等各方面进行紫砂茗壶的鉴赏,感受壶的材质泥料,品鉴壶的创意,感悟造型的美感,体味壶的情感和灵魂,观赏制壶的手工技艺,品析壶上的铭文刻画,享受紫砂泡茶的香醇适意。
书中用了部分篇幅向人们展示了当代紫砂艺术家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紫砂艺术在当今社会的繁荣景象,让紫砂爱好者看到紫砂艺术的不同风格。最后又在紫砂艺术的收藏领域,对初涉紫砂收藏的人进行全面而清晰的引导。
这本书可以说是紫砂爱好者的资料库、工具书;就紫砂艺术的发展对读者进行解惑答疑,是紫砂文化的品鉴之作。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