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16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博物馆的展览主角一向是文物,然而南京博物院这次却把80年前装载南迁文物的包装箱也一起放到了展厅里。昨天记者走进南博展厅,“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主题展正在布展,除了800多件南迁文物,还有260个包装箱。“这些箱子也是文物,它们保证了南迁文物在颠沛流离的南迁途中万无一失”,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所长陈同乐说。
展厅中,工作人员正将800多件文物逐一放入展格中。展格只有40厘米见方,因此这些文物“身材”更重要,必须能放进方格中才能入选。据陈同乐介绍,展品均选自当年的南迁文物,时代从原始社会延续到明清,门类有青铜器、陶器、瓷器、紫砂、漆器等。
展柜后,是码得整整齐齐的木质包装箱,上面贴着故宫和中央博物院的封条,有的还有用来加固的铁条。从1933年起,它们装载着文物从北京辗转到南京、上海,再冒着日军的炮火被运往大西南。在那场文化万里长征中,南京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物数次在此汇聚、分散。1933年2月至5月,故宫、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和国子监的19557箱文物(其中故宫1.3万余箱)从北平运抵上海。1936年底南京朝天宫库房建成后,文物被运抵南京。1937年淞沪战役爆发,这批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前身)等单位的文物,分三路在日军炮火中紧急西迁,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万里西行,运抵四川,直至抗战后被运回南京。南迁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代的宫廷收藏,堪称国宝,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毛公鼎、翠玉白菜、玉石东坡肉和著名的《快雪时晴帖》等。
在15年里,南迁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然而上百万件文物中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文物南迁是在兵荒马乱的条件下进行的,近两万箱文物万里迁徙难上加难,常常是文物前脚离开,后脚便有敌机轰炸。除此之外,文物运输还经历了大雪封山、汽车翻覆、船只遇险等情况,却几乎没有损伤,其中装箱之巧妙、科学,功不可没。曾主持过南迁的庄严先生在文章中回忆,将装箱秘诀归纳为“稳、准、隔、紧”四字真言。陈同乐说:“这些展出的包装箱,承载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文物代表着国运,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值得观众细细观赏。”
布展中,南博按照黑红蓝绿,将以上文物摆设成生活、传统、交流和艺术四个装饰展览。展厅将重复播放《我们从哪里来》纪录片,用第一人称,向观众介绍文物与人、与历史、与文化、与当下生活的关系。据悉,展览将在17日正式开展。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