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15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所谓“难得糊涂”,阿呆艺人汪建川以他独到的处世哲学,一心想做好壶,在制壶的道路上一走便是十几年。其中,“砥”、“生命的呼唤”、“宇宙之缘”、“晨鸡啼鸣”、“掇瓜”、“笨鸟”等作品分别获多种国家级工艺品展评大奖;作品“风雅”还被中南海紫光阁永久收藏……
“笨鸟先飞”
汪建川虽然生长在“人人会制壶,家家都弄陶”的宜兴,但年轻时悸动的心,却渴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从而正式踏入紫砂行业,并得以手握紫砂泥,将一块块泥巴,制作成造型各异的紫砂壶。
在制壶的道路上,汪建川一直有名师指路,其中,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名人胡永成对他的教导,最是难忘。
“做壶和写字、画画一样,都要先临摹,没有十几年的功夫,不行。”汪建川说胡永成老师经常这样教导他们。善于举一反三,又心思细密的汪建川,不仅用心临摹大师作品,同时还认真揣摩、总结,并运用到实践中。
日复一日的练习,汪建川明白,只有比别人更多的付出,更久的坚持,才能获得成功。此后,他更是以此经历为灵感,创作“笨鸟先飞壶”。壶上所刻画的“笨鸟”,瞪着圆圆的眼睛,挥动小小的翅膀,执着地飞向天空。
正如“笨鸟”一般,经过打磨与历练,汪建川正向“雄鹰”蜕变。要成为“雄鹰”,汪建川认为真正要设计一把壶,紧靠技艺,还远远不够。
为了提升自己在造型设计方面的水平,汪建川到美院进修,加强艺术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开阔艺术视野。
并且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紫砂壶书画合作的作品“天知骄子”被《当代中国紫砂图典》书集编入。汪建川还成立了“阿呆茶器创意艺术制作中心”,专业从事创新设计制作。
作品:绞泥方韵
艺术源于生活
“设计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源于生活的情感表达。”如今,汪建川对创作的理解更加深刻。
汪建川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和细腻的情感,他会用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彰显纷繁复杂的艺术美。在他的脑海中,有着天马行空的五彩世界,但又都透着生活的气息,用独一无二的造型,结合紫砂特有的风韵,打造出鲜明的艺术风格。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水池中游泳的鹅,相依偎着,朝着同一个方向,悠闲的前行。壶嘴和把梁做成的鹅的头颈,修长优美;貌似浪花的壶钮,暗示着恩爱的双鹅,正身处水中,如鸳鸯戏水。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正是汪建川的“比翼双飞壶”所要表达的美好愿望。
在田园里,大部分人看到的是春天播种时的希望,秋天收割时的喜悦。在汪建川得眼里,则看到了与众不同的美。如作品“田园情”中体现收割过后,栖息在残留于地里的植物根上的瓢虫,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灵,是另一种生存的方式,是对生命的另类解读。
春花秋叶,夏日的浓绿,冬天的苍茫,都给了艺术家不同的灵感,大自然是艺术创作永远不朽的来源。汪建川诸如此类取材于大自然的作品,不胜枚举。
“像写作一样,紫砂壶的设计来源与灵感有着很大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化服务于大众,只要用心观察,就紫砂而言,创作的来源是无尽的。”汪建川说。艺术之美,美与个性;生活之美,美与共性。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要在共性之中寻求突破,展现其个性的价值。只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大美必有大爱。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建川的从艺年表上,多次看到其为公益慈善活动进行作品捐赠的记录——2005年向宜兴市慈善会捐赠“掇瓜”作品……2011年在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共拥蓝天·同享幸福”向市残联捐赠“共鸣”作品。
而对这些过往,汪建川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进行注解。他说:“作为紫砂艺人,自己只是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略尽了一些绵薄之力。”
“师傅经常教导我们,要认认真真做壶,认认真真做人。”在多年制壶生涯中,汪建川用作品和人品,结交的朋友不胜枚举。他经常跟壶友们交流,诸如买何种茶叶、如何用壶、如何拿茶壶、如何泡茶叶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是我们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我也并不比他们高明多少,但是我愿意把我知道的都告诉给我的朋友们,为紫砂文化的传播出一份力。”汪建川很谦虚。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