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10 来源: http://www.zisha.com
2013年,“茶和天下,缘聚武夷”第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市举办,一场茶人与壶人的盛会就此拉开序幕。
一、“文化同源”结缘海峡两岸同根情深
名山出好茶,灵地展茶韵。走过七载风雨的海峡两岸茶博会,已经成为初冬武夷山乃至海峡两岸一个温馨的记忆,国内外各地茶人茶企相聚于此。
茶和天下,缘聚武夷。一个缘字将两岸的茶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次博览会,吸引了世界各地茶学界、文化界、企业界的众多精英。其中有来自宝岛台湾的茶业及相关企业接近百家。参展产品包括茶叶、茶具、茶保健品、茶工艺品、茶家具、茶包装、茶叶科技及加工、茶机械等,涵盖了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黑茶、茶饮料、茶食品等6300多种产品。无锡市茶叶研究所生产的“岚峰牌”阳羡金毫,红岭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红岭牌”红岭金螺以及茶研所生产的“岚峰牌”阳羡条红,是在传承传统宜兴优质红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品种和技术更新,引进优质高香型茶树,创新推广精细化加工原理取得的地方名茶,首次在海峡茶博会上亮相,便受到各地茶人青睐。来自台湾台东县大武排湾族芭札筏艺术团还带来了特色歌舞表演,为茶博会增添了几份欢乐。与此同时,还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在国际禅茶文化节上,台湾冻顶乌龙茶始祖林凤池第四代传人林新添特意带着台湾冻顶乌龙茶苗回赠天心寺,让两岸茶人再续前缘。
“我们的茶叶祖宗在这里……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从武夷山移植到台湾的,这次冻顶乌龙回赠天心寺不仅是回归历史,而且回归了两岸的感情。”林添新如是说。一直以来,两岸茶人都对大红袍和冻顶乌龙怀有特殊的情感,武夷山是乌龙茶的发源地,大红袍是武夷茶的杰出代表。一百五十多年前,台湾彰化县的林凤池因家境贫寒得到同乡资助,得以赴福建赶考。为了回馈相亲,他从福建带回了36株武夷山的茶苗移栽到冻顶山,几经精心栽培,最终有12株茶苗栽培成功。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台湾冻顶山的乌龙茶逐渐兴起,并一时名噪天下。因为这段美丽的故事,林凤池被誉为台湾冻顶乌龙茶的开拓者。
如今,两岸人民虽然因为一条海峡分割两地,但是一份永不磨灭的感情却越加坚固。因为感恩,一片茶叶酝酿出更加芳香的味道;因为同脉,一杯茶汤更加散发出浓浓的深情。
“闽台之间血水相融,人同祖、族同史、语同音、习同俗,有着天然的联系。闽台茶叶,同源同根,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已成为两岸茶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岸茶业发展会越来越好”。这是台湾农会常务监事白添枝对两岸茶业的无限感慨和深深祝福。
不止如此,为了扩大两岸交流。台湾东森电视对茶博会进行了专题宣传,台湾四个主办协会的理事长亲自带队参加茶博会有关活动,台湾馆118个标准展位供不应求,共落实参展商106家。禅茶文化节“茶和儒释道”论坛,邀请到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主讲《儒道精神与易经智慧》,祭茶祈福大典,两岸各界人士108人参与祭祀活动;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两岸参赛茶样300多个,涵盖了武夷岩茶、红茶、台湾乌龙茶、铁观音、白茶等5类7个系列,共评出获奖茶27个;美丽武夷山—阿里山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共展出两岸作品230幅。通过两岸的共同努力,充分挖掘两岸文化历史渊源,进一步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感情交流与经贸文化合作。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与武夷山市人大主任陈先珍共同为武夷茶祖揭幕。国内外高僧大德共同祭茶祈福,为“武夷茶神”开光,并为祭祀祈福的嘉宾赐福寿带。来自海峡两岸的108位茶人代表,在五位高僧大德的带领下,双手合十静默祈福,上香,敬茶,共同祭祀武夷茶祖,祈愿两岸茶事繁荣,茶业兴旺。
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厅长杨志英说:“祭茶表达了我们对大自然共生共荣的质朴感情,也表达了茶和天下的美好祝愿。今天我们弘扬禅茶文化,就是要弘扬感恩、包容、分享与结缘的精神”。
台湾高僧圆尘法师则认为,“海峡两岸本是同根同祖,就像两岸茶叶是同一个发源,两岸人民也是同一种乡情。国际禅茶文化节祭茶活动不仅加深了两岸佛教界的法情教情,也增加了两地同胞的亲情。”
诚然,通过海峡茶博会这一平台,两岸合作全面深入。以茶博会为纽带,推动旅游、经贸、文化等的交流合作,逐渐把茶博会打造成为海西拓展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国际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二、“慈善义拍”传递正能量的文化亮点
11月17日下午,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参展方,或者媒体,都将目光凝聚到了一个地方——“壶茶同誉”慈善义拍活动拍卖现场。在分享一壶茶香,一份满足的同时,人们没有忘记感恩、忘记回报。随着主持人的落槌声,“环球茶拍”慈善基金正式启动。活动由武夷山市新闻中心、武夷山环球茶业拍卖服务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慈善总会承办。所得款项将作为“环球茶拍”慈善基金全部捐给武夷山市慈善总会,用于帮助山区困难群众或在校贫困学生。
义拍活动得到了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陶都陶瓷城(宜兴)、宜兴八面来风堂的大力支持和武夷山茶业界的积极响应,吸引了武夷山40多家茶企和江苏宜兴30多位紫砂壶工艺师参加,共征集武夷精品茶种类44种,其中宜兴精品紫砂壶29件、紫砂挂盘2件、书法作品3件,作品起拍总价逾65万元人民币。在活动现场,不少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竞拍,每一次举牌,都是一次爱心的凝聚,每一次落槌,都彰显着慈善的力量。当日共拍出18件慈善拍品,其他剩余拍品移交“环球茶拍”并将继续在全国茶业拍卖交易中心的网站进行网络竞拍。
在拍卖结束以后,武夷山市领导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宜兴紫砂文化和武夷山茶文化渊源极深、文脉同根,但毕竟相距千里,难以优势互补,一直没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壶茶同誉’系列文化活动为增进两地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作为此次义拍活动的作品捐赠者之一和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来自江苏宜兴的石晓良,被武夷山市政府授予“大武夷文化使者”称号。
三、“壶茶同誉”展当下壶人茶人风采
宜兴,陶艺之都;武夷山,茶叶之乡。在本届茶博会上,宜兴八面来风堂堂主、“两地窑”总窑主石晓良携手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富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吴建林等一批壶人与武夷山清风茶叶公司董事长黄勇、无锡市茶叶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群峰等一批茶人,联合打造了“壶茶同誉”大武夷文化主题展,得到了广大与会者的关注。
展厅内,壶、茶同台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望。八面来风堂堂主石晓良告诉记者:在武夷山参展的效果非常好。武夷山不仅山美水美,还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茶博会的声誉带来了大量的客流以及采购商。石晓良,笔名笑阳,艺名一壶道人,号民间陶夫,转业后在家乡宜兴创办了民间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积极推进紫砂文化在全国推广,被誉为“民间文化大使”。
“壶茶同誉”是石晓良与他主持的八面来风堂精心打造的一个文化论坛。通过“壶茶同誉”的平台,努力促使宜兴的紫砂文化和武夷山的茶文化有机糅合在一起,并沟通宜兴与武夷山两地情感,促进两地产业之间的珠联璧合,打造同誉共生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从而形成当代人新的文化生活观念,最终促成陶都宜兴、茶乡武夷缔结文化旅游姊妹城市。
“茶为壶伯乐,壶作茶知音”。自古以来,壶与茶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没有了茶,紫砂壶也就失去了依存的空间。在石晓良的感知中,壶和茶,只有相遇才能同誉。
这种相遇需要一种媒价需要一种契机,而这种媒价和契机可遇不可求。2008年11月,石晓良因参与首届“大武夷文化壶”之“闽北城市形象名家壶”组织策划工作,第一次亲临武夷山仙境般的真山真水,就被武夷山的雄伟壮观所折服。
渐渐地,随着石晓良去武夷山的次数逐渐增多,随着两地之间的交往不断升温,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发:这不正是武夷茶与紫砂壶相遇的最佳契机?
拥有军人秉性的石晓良善于用行动来诠释和完善自己的构想。于是,在武夷山和宜兴两地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笑阳和他的朋友们开始打通武夷山和宜兴的文化命脉,用文化去建立一种跨地域的交流,使武夷山的茶文化、茶产业与宜兴的紫砂文化、紫砂产业进行嫁接,把茶与壶传统文化的传播向更深更广的纬度推进。
如今,“壶茶同誉”文化论坛在武夷山与宜兴两地不断地成功举办。“壶茶同誉”不仅促进了宜兴紫砂与武夷岩茶的同誉共荣,更是彰显了当下壶人茶人兼具文化与爱心的动人风采。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