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2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在刚刚结束的深圳冬季文博会上,记者欣喜地发现,紫砂壶作品展位急剧增加,几乎占据了整个展会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去年的几倍;而在日前结束的茶博会上,展场共3个展馆,紫砂壶作品就整整占据了一个展馆,紫砂壶收藏又逐渐热起来了。但如今的收藏市场,由高科技仿制的“名壶”比比皆是,充斥在一些紫砂店铺和展会。因此,用专利保护名家作品成了当务之急。
名家作品卖价屡创新高
近些年来,我国紫砂壶收藏经历了由狂热到降温再到平稳的过程:
2005年开始狂飙,至2011年达到顶峰,数次创出千万元以上的拍卖“天价”,顾景舟提璧组壶(共11件)以1782万元创紫砂壶拍卖纪录。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说,紫砂的价格上涨较快,有一些运作的痕迹,经过2年调整,目前紫砂价格已日趋理性:一些水平较低的壶艺师作品价格被挤出水分,而一些富有创造力的壶艺师作品价格仍稳步提升。如紫砂大师吕尧臣、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赵洪福等人的作品仍受人追捧。赵洪福的作品3年前仅卖数千元,今年10月,在佛山的一场拍卖会上,他的作品“洪福齐天”拍出了12.5万元高价。
高科技使仿冒壶几可乱真
当市场恢复平稳,正是藏家淘宝的好时机。但是困扰紫砂行业发展的问题又浮出水面。记者在展会上走一趟,一个号称来自台湾的收藏家展出的所谓台湾回流壶,绝大部分真伪存疑,已辞世艺人李碧芳的作品仅卖3500元,凭标价就可断定为赝品;顾景舟的“云肩如意壶”更是汗牛充栋,逼真度与真品无异。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运用电脑扫描和3D打印技术做出高仿真模具,制作出的作品可以完全复制原作,加上激光刻绘技术,作者的印鉴也可以完全复制。
已故名家的作品被大量复制,当代的紫砂新作也未能幸免,许多创新作品一旦被藏家认同,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一模一样的仿冒作品。如近年的新作“龙珠提梁”、“祥云壶”等作品的仿冒品在各大展会随处可见,严重挫伤创新的积极性,侵犯原创者的权益。
专利保护紫砂创新作品
在宜兴丁山,绝大多数紫砂艺人以复制生产传统经典样式的紫砂壶为主,一旦有造型设计新颖的紫砂壶问世,马上有许多人仿冒,这种现象令人愤慨,却又因无法可依,只能采取种种“防伪”措施维护自身权利,如出具亲笔鉴定书等等,但仍防不胜防。在政府鼓励下,部分工艺美术师拿起了专利武器。今年年初,在广州一个展会上,高级工艺美术师赵洪福发现竟有6名艺人复制他的作品,回到宜兴后,他一口气申请了5个外观专利。这些专利发挥了震摄作用,在今年的茶博会上,只有一位艺人还敢复制他的作品出售。民国时期紫砂名家谈伯章之子谈俊祥穷几年之功开发了一套以绞泥达成水墨画效果的紫砂工艺,他马上申请了专利。深受仿制困扰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朱丹不仅申请了专利,还给自己的作品注册了商标。在刚结束的茶博会上,记者就看到了有4名紫砂艺人展示了专利证书。
政府部门也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日前,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在紫砂故乡宜兴举行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颁证及展评活动,10数位紫砂艺人获得专利证书。同时,出版商还出版了《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集》,一名收藏家表示,加强紫砂壶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在其原创作品价格构成中体现作者的专利权属,可以引导市场行为从重仿冒到重创新转变,利于紫砂行业发展壮大。
消费者要擦亮眼睛选壶
按理说,《知识产权法》为仿冒侵权行为设置一大不可逾越的法律“屏幕保护”,有了这一武器,紫砂艺人就可理直气壮地保护自身权益,但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部分作品或工艺申请了专利,但紫砂艺人鲜有拿起专利武器保护自己。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副会长杨学锦表示,紫砂艺苑的侵权行为,有历史原因,还有长期形成的习惯做法。在宜兴,紫砂界世世代代师徒相承,徒弟都从仿制老师作品开始学习紫砂技艺,学成后仿造现成作品成了习惯做法。抄袭、仿冒、批量复制之风盛行,许多紫砂艺人担心提起专利诉讼将得罪同行,成为多数派的对立面。同时,靠个人力量维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让不少艺人感觉难度很大,无奈中只得选择放弃。
“紫砂艺人应加强维权勇气,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毕竟这牵涉到宜兴紫砂产业的发展。”一位紫砂艺人对记者说,“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紫砂行业专利侵权的打击力度;也可以为紫砂原创作品和创作者提供法律援助,组织律师代为诉讼,减少创作者的维权成本;加强艺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在社会公众中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等。”
消费者行为对紫砂行业的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伪藏家知假买假,企图以假充真欺骗下家牟利,此种行为往往得不偿失,也扰乱了紫砂行业的市场秩序。作为消费者,应该区分原作与仿制作品的价值,主动拒绝抄袭、仿制、复制的紫砂作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