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16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紫砂陶,越来越受人们所赏识与收藏,作为其实用性的一面,当然是不可否认的受欢迎的内容之一,但若把这看作是主要因素,恐怕是失之偏颇的。因为偌大的物质世界,可供品茶使用的器具很多,为什么人们对紫砂壶情有独钟呢?究其原因,应是其紫砂陶造型的文化性、艺术性与其表现出的特有气质及材质结构的特殊性,使人迷恋,奉若珠玉。
谈到紫砂造型的属性与气质,首先我们应认识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应和我们的欣赏习惯、生活习惯及使用性相吻合,紫砂陶造型与其他各种陶器相比,它有着自己特有的气质,除材质上表现出的朴实、敦厚外,它具备了属于传统的文化气息的美,正如中国画中的文人具有淡雅、清高、深邃的意境,超凡脱俗的趣味,它是文化的精华,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起着提高、熏陶人们的情操、修养的作用,加之它的材质功能,使“鱼与熊掌”兼得,这才是人们垂青它的奥秘与真谛。
其次,我们必须溯其源、追源流,从目前考古的依据,可以初步定为宋代已有紫砂器了,但从器物的恢复图上看(可查《紫砂陶器造型》宜兴陶瓷公司出版)既可以说是已有了属于自己的壶的特点,摸棱两可。略有倾向性。如棱角分明、装饰得体、不施釉完全表现材质的朴实美,正由于它的朴实,使文人骚客有伸展的余地,所以一开始就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垂青,在器物上铭文题句镌刻,从有文可查的记载可以得知元代晚期的文人孙清隐在伴物紫砂器上就刻文镌句了“自吃茶,清隐”,一派高人隐士的清高气质;明代的传器上就可以看到十分讲究的楷书签字与篆刻签章,而明代的艺壶大家很多结交文人学者为朋友,如时大彬与文人陈继儒就是朋友,(见《宜兴陶艺,茶具文物罗桂祥珍藏》香港版),其审美情趣不能不受影响。18-19世纪清代书法篆刻家陈鸿寿、瞿应绍等文人名士的介入,使之品位更加浓郁,品位得到了新的提高,著名的陈氏十八式就是陈曼生亲自设计交由名陶工制作,它意味着文人骚客不仅用文化去影响它,而且开创了文人名士直抒胸臆的先河,并且与其友在坯件上书以诗文,付以金石般味的镌刻;之后瞿子冶(即瞿应绍)则刻以竹或梅为师。使之紫砂器文气横溢,刀法纵横、汇造型、诗词、书画、金石为一体(见罗桂相祥样本图片所示),成为极为难得的文化陶器,使紫砂器到了一个重文化兼使用的高潮,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后19世纪中后期为任湖广巡抚的吴大澂,他是一个文人学士,古物收藏家,他酷爱紫砂且亲自在壶上书画,并邀集朋友如任伯年、吴昌硕等名画家为壶书画,又一次为紫砂的文化属性推波助澜(罗桂祥样本图片上可见吴大澂书之壶《宜兴紫砂,中国陶瓷全集》可见任伯年刻壶),历史迤迤,到了20世纪,能书善山水的文人任淦庭直接作业,从事陶刻,并培养了一批刻陶名家,此后很多书法家、画家都力追古人,添加艺壶文化化艺术的品味,如唐云、程十发等都极喜欢在壶体上发挥专长特色,名刻家如韩天为、沈觉初都喜刻壶,为艺人治印,韩美林、张守智等艺术家均与紫砂名人联袂造型设计与壶艺探讨。
纵观紫砂陶史,每一步都有文人相伴、熏陶并参与,给紫砂器造型与装饰打下了深深的文化意识烙印,无可非议,是中国文化养育了紫砂器,但它又不是宫廷文化。它象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一样,紫砂是文人陶、文化陶,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反映。
如将文化画与紫砂器之间作一个有趣的比较,紫砂花货的题材总是文人自居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傲霜的秋菊、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等等为主;文人画讲究书法、金石趣味,紫砂装饰也求之,且每壶自明清后必有篆刻印款或加书法落款;文人画讲究神、气、韵,不求形似重神似,而紫砂花货也求神韵不唯形似,从前人陈鸣远,近人朱可心、裴石民、汪寅仙等人的作品可看到这些文人画讲究笔墨线条厚重,或飘逸、或朴拙或秀巧,而裴石民、吕尧臣、何道洪等人的作品充分显示了这一点;文人画讲究造型线条简洁、意到,在紫砂传器中可看到,上溯供春、时大彬,至今顾景舟等人的作品都刻意表现精神、意趣、线条、力避繁琐,而舒曲自然,气韵生动,上下贯气,最重要的一点是,文人画的作者都是知识丰富,能诗善画的文人骚客和学者,有较深的生活阅历,独到的见解及文化素养,因此能在作品中体现出清高的情操和隽逸的追求,而紫砂名人中很多人与文人学者交朋友,甚至有的直接被文人官宦供养家中作壶求趣,因此本身就具备了文人、学者、鉴赏家的气质与素养,嫩够剖析造型精神,把握造型气质,有关古文献虽不多,但从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历数家珍般评述每作者和作品格调及清时日本忍耐奥兰天作《阳羡茗壶图录》中逐一述说每件作品的气质、内涵、意境,可知古代壶艺作者之一斑,今日之壶不必多言,君可自赏就知其中之情之趣,已故大师顾景舟就是典型一例。因此,一件作品的优劣,应看他的品位的高低,造型、的艺术性与文化性。有否高品味的精神追求,才是判断一件作品的真正标准,才是衡量作品优劣的真正依据,只有认识了紫砂的真面目,才能把握好鉴赏的标准,才能真正地雅玩紫砂及收藏,这里还须附加一句,紫砂技艺也不可不重视,如果没有技,何谈表达艺,何以让材质释放出特有的气质,正所谓,皮气不好,毛将焉附。
通过纵向的探寻与比较,再横向与其他陶瓷比较,区别是显然的,除石湾与德化部分陶器外,都不落篆刻印章款,更无书画篆刻,这是其一;二是器物造型也不这样象紫砂器讲究造型形体、线条、棱角、面与装饰,使之造型精神准确,且文人味;加上紫砂器所选用的材质朴实、温淳、文雅,颗粒状的结构,久而用之如珠石般之光泽,晶莹可人。所有这些,构成了紫砂器特有的文化气韵,具备了这些才形成了紫砂的性格、气质,这些是无可非议的特性和可贵的紫砂精神,紫砂陶的文化属性与主脉。
长期的紫砂创作设计及探索寻源追流,使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加强文人味,增强文化性,这是紫砂高品位的精粹之路,也是壶艺的追求之路。
身较薄,烧结结果也密致结晶成玻璃相,含气孔率非常的小,综合以上的原因可得到下列结果;壶量的大小若不以计较的话,紫砂壶的蓄热能力较长,热气的气势内闭。热周波弹性较笨,发茶功效属于长波,壶身与外界的温度状况由于厚坯与含砂的关系,较能独立封闭不受影响。控制茶气和喉韵的手法须因茶种而采取适当的手法。朱泥壶则因壶小坯薄的关系,蓄热能力较短,热气的气势活泼外开,热周波弹性较轻快,发茶功效属于短波,壶身与外界的温度状况很容易互相传达反映,茶气会较清香,喉韵会较圆滑,是闺秀淑女最能得心应手的茶艺工具。
最后,提请您使用朱泥壶的注意事项,朱泥壶的质料已烧至最密致结晶的玻璃相,含铁量也高,所以膨胀系数很大,常温偶热有极大的热裂可能性,常久未经使用,壶身已经完全干燥的情况下,温壶的第一泡热水不可直接开盖冲入壶底,否则会迅速在壶身出现惊裂的声音(这是很多壶友有过的惨痛经验)。应该合盖冲水,先由温水由盖上方冲下,流至壶身上下四周,让壶身暖身起温,第二泡才以热水以同一手法冲下,使壶身开始均匀发热,下一次的入茶热冲就不虑冲破茶壶了!另外应该注意的是,朱泥壶的做工大多精致细薄,盖子的边缘、盖墙的底沿、盖口的唇边、流口的尖端、耳根的末梢、壶底的脚等小区域都非常尖薄细致,把持操作时都应该手轻心细,避免碰撞缺裂,以便把玩的珍品传世人间。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