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03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紫砂壶的艺术享受是双重的。它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实用器,在手中诞生,在火中涅槃,水与手的“抚摸”下,会经历成长,会产生蜕变,最终绽放出夺目的艺术光彩。
正是这样的特殊性,让紫砂壶几千年来历久不衰。当然,这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技艺,也在宜兴一批批紫砂艺人中发扬光大。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紫砂文化研究院副理事长王小平(艺名:王平)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合理创新
“你不认识我,但通过你的壶,我已经认识你很久了。”费尽周折找到王小平的藏家,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我就喜欢你的紫砂壶,你的壶,有性格。”
熟悉王小平的人都知道,他平时话不多,但遇到兴趣相投的朋友,就会显示出性情的一面。
性格决定艺术风格。王小平性格内向,追求低调,作品大多以传统器形为主,但当灵感迸发时,总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亮点。
“脱离了传统的创新,做不出好东西。”王小平认为,从打基础到自己创作,没有十几年的积累,没有人生经历及社会阅历的支撑,都是空中楼阁,经不住时间的沉淀。
对于有二十多年制壶经验的王小平来说,他在2006年才真正意义上,开始自己的第一款创作——“新月壶”。
从构思到效果图,王小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向来仔细慎重的他,把各个细节都考虑到了,但到实际操作还是不一样。
“这把壶的难点就在半圆弧度的控制上。”王小平说,如一轮弯月悬空的壶身,远看是个半圆,其实在制作上,两条弧线需要一长一短,才能呈现出半圆的视觉效果。就像画素描一样,需要用制造阴影效果来突显立体感。
经过多次修改,“新月壶”终于基本成形,但要求完美的王小平依然觉得有不足。“壶艺的创新要做到形、神、气三者的融会贯通,方可称为佳作。”
当做壶做到深夜,仰望星空明月时,王小平突然来了灵感,所谓众星捧月,月亮要在空中才更显高洁。于是,他在壶的底部加了三个小球形底足,圆与圆的融合,线与线的过渡,无不透着精气神。
在江苏陶瓷实训基地技能大赛上,王小平做的正是这把代表作。监考官看到后,惊叹不已,连说:你这个创意好啊!并把在现场录制的电视台摄像叫来,让他多拍拍这件作品。
此后,王小平还尝试创作了超大容量的“新月壶”,最终只有两把满意的成品,一把被壶友高价收藏,另一把王小平自己收藏。曾有藏家出价10万,但最终王小平没舍得卖。
历久弥新
创新的作品能得到广泛的认可,是对紫砂壶工艺师最高的赞誉,此后,王小平的创作激情更高了。
但王小平并不盲目,他知道创新并不是一拍脑门子的事。现在是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的时代,作品一定要经得起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当初朋友的儿子结婚,想让王小平做一把紫砂壶作为新婚礼物。经过慎重思考,“永结同心壶”出炉了。壶钮为四面心形,提梁也是心形,相互呼应。一向追求细节的王小平,又想到如果把心形提梁做成竹节的,会不会更切主题,于是又动手做了一把。
到了约定的时间,朋友来取壶,大为赞叹,并一眼相中了那把竹节提梁的“永结同心”。临走前,朋友开玩笑说:“以后谁家结婚都要来买一把这个茶壶,寓意确实很好。”
对于这种主题创作,王小平说,在有针对性的前提下,符合普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尤为重要。
王小平最近创作的这款“小桥流水壶”,就是以清明上河图为创作灵感。一颗垂柳,一截小桥,它们就安安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有缘人去探寻小桥流水人家的秘境。在繁杂喧嚣的城市里,沏一壶清茶,品一把好壶,会觉得生活就是这样的美好。
好的作品是需要品的。很多喜欢王小平的壶友,在跟他成为朋友后,直言不讳地说:“你的壶刚开始咋一看不打眼,但仔细把玩品赏之后,则越看越喜欢。”
也许就像王小平工作室的名字一样,“拙真轩”,在看似“拙”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晶莹剔透的艺术真心。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