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08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凝神昵古得古意,宁与秦汉官哥殊。”紫砂起源于宋朝,自明清盛行以来便始终活跃于文人雅士之间,而无论何时,紫砂壶一直以来都以它温润的色泽和婉约的气质静静地散发着属于它的独特意韵。正是凭借着这种宜古宜今的意韵,才让紫砂文化传承至今。如今作为我国一个独特的传统工艺或艺术门类,紫砂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在古镇丁蜀,正有一位紫砂人在十几年的艺术生涯中,为传承和创新这门独特的艺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就是近年来广受藏家好评的紫砂艺师郑红军。
郑红军,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一九七三年生于中国陶都宜兴。自幼酷爱紫砂艺术,学业毕业后师承研究员级高圾工艺美术师周尊严。多年来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并吸收了现代雕塑前卫艺术及相关艺术风格的箐华。曾得到多为大师的亲手指点,为以后的紫砂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凭着对中华紫砂文化的独特理解,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构思新颖、题材广泛,传统中见新意、高雅中见清奇、深厚中见秀丽,是当代陶艺家中的佼佼者。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地各多评比中获奖,并在相关紫砂专业杂志中刊登。作品多次被国内外博物馆和紫砂收藏家收藏。1998年携妻范兴萍共创“陶源艺宝”工作室。
郑红军的性格,可谓是将工艺师的冷静与理性和艺术家的激情与悟性融为一体。因此,他在将紫砂工艺传承得有声有色的同时,还将紫砂艺术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郑红军说:“现代紫砂作为一个承继传统又需创新的艺术门类,我非常注重将自己的作品风格与所处时代的精神风貌,以及周围的整体文化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作品总是按文化母体环境之需要,时而粗犷,时而细腻;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时而淡雅,时而浓烈;时而古朴稚拙,时而前卫抽象。可谓“神随形走,山伴水流。意走游龙壶逞风流”,手法多样,不拘一格。
提到紫砂艺术,郑红军、范兴萍夫妇二人便永远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这对紫砂伉俪琴瑟和鸣,不断将各种艺术技法融合到壶艺中来,这种让人钦佩的勤奋劲使他们的作品极富灵气,可谓“气、韵、神、趣”兼备。欣赏郑红军的作品,不由得让人窥见其多年练就的作品风骨,例如他创作的“扁潘壶”细润如玉,盖板线与口吻合,结构分明,一弯嘴纯圆如玉,出水成线,缀茗尚雅。流线顺畅自然,骨玉停匀。扁圆壶身,扁腹圆浑,上下匀称,嘴把自然衔接,浑然一体,整体融切,端庄浑厚。壶体曲线张弛有力,整器如碧玉之完美。制作工手、泥色俱佳。而他创作的“仿古壶”气势满满,张力十足。壶盖平圆,中间微鼓,边沿凸起成弦,子口呈一线,纹丝合缝,宛如天成。提钮一颗,扁圆溜光,顶尖一点,与盖有隙。短颈内束,精巧玲珑,衔接壶身,似有若无;壶肩凸鼓挺拔,气势逼人。壶身仿鼓,上下收敛,中间凸起,浑圆敦实,憨态可爱。壶嘴壶把,圆润别致,神态俊美,似游龙惊凤。壶底平稳,端坐泰然。整体经典大气,和谐缘美。
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应该懂得创作,更应该懂得生活。懂得生活,可以结识五湖四海的朋友;懂得生活,更可以提升自身的修养。美丽的青藏高原就是郑红军的一个“生活情结”。在郑红军的记忆中,纯朴的藏民,虔诚的佛教徒,是留在他眼中一道最独有的风景线。他欣赏天地合一的美妙景象,他热爱回归自然的真实感受,他崇尚人生信仰的最高境界。业余时间,郑红军喜欢研究中国传统宗教和哲学,对于佛教更有着深入的思考。见到郑红军本人时,你会觉得这禅香美妙的一切和这个散发着儒雅清秀气息的工艺师在一起是多么的和谐,一身简单利索的衣着显露了他的随性与亲和,一轮明月般的清秀面容,散发着古典韵味与浪漫结合的优雅气质,以及言谈中睿智的思维方式、生动的表情、深刻的见地,显露出独到的品位和超然的个性。在创作中,郑红军在实践中把握了很多历练自身的机会,同时,也对艺术和设计理念的结合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郑红军看来,佛禅并非迷信,庸俗化了的宗教,才是一种迷信。若还宗教原本的面目,它的存在就是揭示人类灵魂深处、把无形的东西变成了最终每一个人时时刻刻在约束自身行为的一种最高的境界。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感悟,郑红军试图通过寻找宗教传统的起源及其与紫砂文化之间的渊源;来感悟个人的修心养性和艺术道路。“长期沉浸于紫砂创作中而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就需要有一种修炼,”已过不惑之年的郑红军感慨道。“一个民族,最可怕的莫过于缺乏信仰,缺乏信仰就会没有精神,当今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社会弊病,与缺乏信仰及较重的功利心是有直接关联的。”那么,郑红军从紫砂和佛禅里意会的人生智慧究竟是什么?茶道讲究“和静怡真”又是什么?郑红军说,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是要真正理解紫砂艺术的必由之路,全靠自己去体会;体会人生的百味,同样也是如此。我们在他那里欣赏到的紫砂之美,无不启发来客心智,饮茶谈笑间,一切竟已释然。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