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半路出家的紫砂大师——凌锡苟

时间:2013-09-04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在翻阅宜兴一些紫砂陶艺大师的简介时不难发现,“出身紫砂世家,自小学习紫砂制作技艺”是最经常出现的话,这样显赫的身世背景似乎成了一个普通的紫砂工匠能否晋身大师行列的靓名片。但凌锡苟却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对艺术执着的热爱,半路出家照样能成为紫砂大师。

凌锡苟 制 《龙凤对壶》

  五月的一天,凌锡苟带着他的爱徒来到福州参加九峰茗茶旗舰店的开幕,并在九峰壶满堂为福州的爱壶人做了一场精彩的紫砂讲座。如紫砂壶一般,凌锡苟在朴素的外表下蕴涵着一种韵味,一种对艺术近乎偏执的热情。其实,出生在宜兴的凌锡苟早年除了对紫砂有兴趣外,从事的却是雕塑和书画艺术,曾参加过南京长江大桥等大型雕塑的创作,1986年才开始紫砂壶创作,当时的凌锡苟已年过不惑。在对紫砂的不断了解中,他发现了“文人参与”对于紫砂的重要性,于是他把自己之前雕塑和书画的技艺移植到紫砂创作上。很快的,他就以现代艺术理念,又不失传统风格的作品,在紫砂艺苑中独树一帜,分外耀眼。

  对于紫砂壶的创作,凌锡苟一直秉承着三个字,即:想、品、做。“想”就是构思设计;“品”就是鉴赏调整;“做”就是体现设计效果。他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子,有灵感从脑子中冒出来就马上记下,到创作时再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最让凌锡苟满意的那件“日月同辉”, 世人惊叹为鬼斧神工之作,就是他从小本上获取的素材,而壶身上那飘逸的带云,则是多年书画的经验赋予他的灵感。已过花甲之龄的凌锡苟至今仍自己制壶。他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取名“日月壶艺”。他也收了许多徒弟,但自己的创作从来不让徒弟代劳,连一个小小的壶钮都是亲历亲为。如果没有外出,他每天8点起床,吃完泡饭开始做壶,中午休息片刻,下午1点半又开始创作。只要身体允许,一天不少于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他坚持了许多年。二十多年的创作,艺术和技术已经在凌锡苟的作品里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而心想成物,可以用紫砂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体现令人目眩的艺术效果,才是他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

  特立独行的凌锡苟做壶但不藏壶,目前凌锡苟的紫砂作品已是千金难求,但他却几乎没有刻意地去收藏艺术品。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要得到某位名家的佳作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凌锡苟说自己从来没为自己收藏,主动和别人要求过任何东西。“我欣赏一件艺术品,就想着怎么从它身上学习,我看中的是艺术品身上的某些艺术成分,艺术品始终比不上艺术啊!” 怎样的壶才具有收藏潜力,凌锡苟总结为四个字:名、精、真、少。“‘名’就是看此壶出自谁之手,是否名家、名气如何;‘精’就是看做工是否精致,用料是否精心,造型是否精巧;‘真’则看是真品还是赝品;如果是名家,也是精品,并且是真的,但却泛滥成灾,那不值钱了。所以最后提这个‘少’,也是必须的。”

  2005年宜兴开始连续三年禁采紫砂泥,此举曾在壶友中引起不小的波澜,紫砂价格是否会因为泥料的禁采而陡然上升?凌锡苟表示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做一把壶所用的泥料很少,况且一般的紫砂工匠们在家里都储备有一定量的泥料,三年的禁采不会对我们的创作和紫砂壶的价格造成很大的影响。” 与很多崇尚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大师们不同,凌锡苟很另类地表达了自己对模具壶的赞赏。他反对目前包括紫砂在内的艺术品非手工不纯正的说法,“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模具的使用,这没什么不好啊,对于制壶者来说节省了时间和力气。不是说用了模具就一定不是好壶,关键看怎么用好模具,要把创意和艺术附加在上面。”他还很坦率地说自己做壶时有某些部位就是用模具制的,有些部位就需要模具的精准。目前在宜兴几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枪手”现象,也让凌锡苟深感痛心,他深缩眉头,沉默片刻,只说了一句话:“艺术家就该做艺术家该做的事情,商人就做商人该做的事。”

  凌锡苟说自己几乎没什么特别的爱好,除了做壶就是书画,除了书画就是喝茶,书画是他工作间隙时的调剂品,喝茶则纯粹是为了解渴,“人家说茶、壶不分家,可我对茶真是从来没有讲究过,就是一牙罐海量地喝。”他呵呵地笑道,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古月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