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1-24 来源: http://www.zisha.com
■ 追溯
青瓷展,唤起共同的回忆
宜兴陶瓷“五朵金花”之一的青瓷曾经是陶都人的骄傲,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所取得的赫赫业绩,在宜兴陶瓷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目前,正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的宜兴现代青瓷藏品展再次勾起了人们对那段辉煌岁月的缅怀。开展以来,展览不仅吸引了大批宜兴市民,更是浙江、上海等地的青瓷爱好者慕名而来。此次展出的400件精品虽然只是博物馆的部分青瓷藏品,但其体现出的艺术水准已令人叹为观止。
陶都宜兴有着七千年的制陶文明,从骆驼墩遗址中发现的原始青瓷窑址及窑具看,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制陶工艺的同时就开始了原始瓷器的制作,因此,宜兴也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源地之一。到商周时代,原始青瓷的制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汉代至两晋北朝时期,同为越窑风格体系的宜兴青瓷进入了鼎盛期,唐以后,由于宜兴缺乏优质的瓷土资源,青瓷生产逐渐萎缩,直至宋代完全淡出。
宜兴青瓷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积淀,为了继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1961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抽调了大批陶瓷行业的能工巧匠,开始了青瓷的重新试制。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汲取传统青瓷艺术养分并广泛借鉴其他名窑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经过再度创造,成功研制出了工艺风格独特的宜兴现代青瓷。1963年,宜兴青瓷开始出口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受到普遍欢迎,尤其是独具特色的青中泛蓝的釉色,似玉胜玉,光滑滋润,为宜兴青瓷在国际上赢得了“东方蓝宝石”的美誉。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宜兴青瓷逐渐形成了青灰、青白等十多种釉色风格,窑变、点翠、飞红等数十种装饰工艺和数千种造型手法,在上世纪80年代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韩美林、玉则坚等一批国内著名美术家、雕塑家纷纷来宜进行青瓷创作,在他们的带动下,我市陶瓷工艺师们将绘画、雕塑等各种传统和现代艺术元素融合到青瓷的创作中,大大拓展了青瓷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使宜兴的青瓷作品在全国频频获奖,成为国内最有代表性的现代青瓷之一。1984年,由宜兴自行设计生产的5种传统造型的青瓷花瓶,被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来华访问的3000日本青年。有31件宜兴青瓷精品被中南海收藏。同时,青瓷工艺品和日用品出口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市青瓷工艺厂的年销售超过了1000万元,在“五朵金花”中名列前茅。
然而进入90年代后,我国经济的转轨使计划体制下的宜兴青瓷和其他工艺类产品一样进入了萎缩期。同时,由于在原料、燃料等方面缺乏优势,宜兴青瓷终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随着市青瓷厂的破产,再次淹没在历史尘埃中。
近年来,随着国内收藏热的升温,上个世纪生产的宜兴现代青瓷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收藏爱好者们竞相追逐的珍品,目前“窑变羊尊”的收藏价已达2万元,由于现存的上世纪的宜兴青瓷数量有限,其市场价格仍在攀升。宜兴青瓷,虽然作为一个行业已经衰落,但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推崇。
■ 展望
宜兴青瓷走向何处
此次藏品展,让许多陶都人“旧梦重温”的同时,再次陷入了关于宜兴青瓷未来命运的思索中。
采访中,记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许多宜兴人对于青瓷那份深深的眷恋,但他们对于青瓷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又是十分理性的。作为宜兴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兴的青瓷文化既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更是独树一帜的艺术个性,这样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是宜兴未来发展重要的文化依托和精神动力,也是宜兴对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标识,传承青瓷文化不仅十分必要,更迫在眉睫。市陶瓷博物馆馆长鲍劲松说,举办此次展览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重新认识宜兴青瓷所具有的文化艺术价值,共同来关注它的未来。
然而,宜兴青瓷的发展除了受制于原材料的短缺外,更源于国内市场的不成熟。与紫砂相比,青瓷工艺品因其生产流程的集体参与性而缺乏个人品牌效应,文化附加值不高;同时,青瓷行业要壮大,必须大力发展日用品生产,而与精陶等同类产品相比,青瓷缺乏价格优势。因此,市陶瓷协会会长史俊棠认为,就目前而言,应对宜兴青瓷进行保护性发展,以弘扬青瓷文化,培育人才和拓展市场,为它能重现光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多年来,让宜兴青瓷这多金花重新绽放一直是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心声,几位对青瓷痴情难舍的业内人士更是举债经营,自办民营小厂,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磕磕碰碰地一路走来。陈乐平、陈小平兄弟就是其中之一。从1997年借资创办中远青瓷厂以来,资金不足始终困扰着他们,不仅企业规模难以做大,而且由于原材料储备不足、其化学成分不稳定,釉水配比经常处于变化中,从而导致产品率较低,企业成本居高不下。陈小平告诉记者,几年来光废品就让他们损失了100多万元,现在还背负着近80万元的债务。即使如此,他们从没有想过要放弃,最大的动力来自对青瓷那份特殊的感情和朋友、家人的支持。2003年,市陶瓷协会会长史俊棠得知他们的情况后,多次找市金融部门商量,在贷款方面给予了他们支持,这让他们深受鼓舞。陈小平说,宜兴青瓷工艺品由于特色鲜明,目前国内外市场前景很好,而日用品在国际市场上也适应了国外客户工艺化的要求,因此他对宜兴青瓷未来的发展信心很足。
宜兴青瓷要再续辉煌,迫切需要政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来指路领航。市经贸副局长蒋荣金认为,要运用政策等多种手段积极鼓励民营经济涉足这一领域,大力培养专门人才尤其是青瓷文化的领军人物,打造出国内外叫得响的品牌,以推动青瓷产业的发展壮大。
藏品展,再次唤起了陶都人对于宜兴青瓷的绵绵情愫,而这正是宜兴青瓷再续辉煌的原动力。
■ 链接
瓷与陶
瓷器与陶器都是以土为原料,经过拉坯或灌模成型后烧制而成,都可用来制成日用品和工艺品,因此二者常常被相提并论,其实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材质不同,瓷土和陶土的化学成分不同。其次是烧成温度不同,瓷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300摄氏度以上,而陶的烧成温度要低得多,陶土中烧成温度最高的紫砂也只能达到1150-1200摄氏度。三是用釉不同。瓷器使用的是高温釉,而陶器使用的是低温釉,也可以不上釉色,例如紫砂。四是以上三个原因,使得烧制后的瓷器和陶器外观和声音明显不同,瓷器色彩艳丽、声音清脆,而陶器色泽古拙,声音浑厚。
原始青瓷、青瓷和现代青瓷
早在七千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青瓷——原始青瓷,与后来的青瓷相比,原始青瓷的瓷土温度不高,烧成温度也低于1300度,因此其色泽较暗。原始青瓷是后来一切成熟瓷器的滥觞。汉代起我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其瓷土纯度高,含铁量已低于20%。西晋时,青瓷除用来制作日用品外,还大量用于制作宗教器具,在南方一带流行的“青瓷谷仓罐”有着五谷丰登的吉祥喻意,并兼有招魂的功用,许多贵族、士大夫常常将它作为陪葬品。到了唐代,青瓷日趋成熟,其特点是厚釉薄胎,最著名的有越窑青瓷,唐代大诗人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道出了越窑青瓷的神韵。宋代,宫、汝、哥、定、钧五大名窑均生产青瓷,其中哥窑的“开片”、钧窑的“窑变”两大工艺风格对现代青瓷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以后,青瓷逐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各青瓷产地纷纷恢复了青瓷生产,在继承传统青瓷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不同于传统青瓷的装饰手法和造型风格,被称为现代青瓷。除现代宜兴青瓷,著名的还有汝州窑、耀州窑、龙泉窑、绩溪窑生产的青瓷等,这些瓷器产地依托各自的地域文化背景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工艺风格。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