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22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深圳展”,已于5月10日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自鹏,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思平,广东省陶协会长陈衡、副会长陈环,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潘鹤、唐大禧,广东省书协副主席纪光明、周树坚等,我市领导王中苏、路晓报、洪雅、唐汉中,中国陶协副理事长、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以及18位宜兴陶艺国大师、省大师和深圳、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陶艺爱好者等300余人到场祝贺。
开幕式上,市长王中苏介绍了宜兴陶艺发展的情况。他说,宜兴是享誉世界的“中国陶都”,是中国最古老的陶瓷产区之一、国际公认的世界制壶中心。7000多年来,陶瓷艺术在宜兴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陶瓷文化中始终绽放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光辉。如今,宜兴陶艺已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宜兴这座城市的品牌象征和精神载体。
王中苏指出,宜兴陶艺属于宜兴,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此次“陶都风”在年轻时尚、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深圳展出,希望宜兴广大陶艺工作者能够汲取更多现代元素的营养,获得更多创意创作的灵感,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进一步了解宜兴、结缘陶艺,共同促进陶瓷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宜兴陶瓷作为传统的特色的文化的产业,承载着远古的文明和现代的荣耀。宜兴陶瓷产品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善、陶艺特色彰显、文化底蕴丰厚。在艺术陶瓷领域,典雅端庄的紫砂,如冰似玉的青瓷,古朴凝重的均陶,坚致美观的精陶和姿色绚丽的美彩陶,被世人誉为陶都的“五朵金花”。尤其是宜兴紫砂,它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当代,在数百年的薪火相传中,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成为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许多精品为国内外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竞相珍藏。宜兴紫砂制作技艺在传承和发展中续写了它的辉煌,20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宜兴青瓷、宜兴均陶,分别起源于西周和宋代,已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于越窑派系的宜兴青瓷如出水芙蓉,清新可掬,被誉为“东方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将带给你别样的风采。以明代“欧窑”和清代“葛窑”而饮誉中外的宜兴均陶,因它的两大“绝活”:堆花和均釉,被赞叹:“名陶名器,天下无类。”宜兴精陶和美彩陶继承了“宜兴窑”的传统技艺优势和陶釉装饰,它们的艺术效果,同样引人入胜。
“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深圳展”是一次宜兴陶瓷最高艺术档次、最高文化品位的展示活动。在关山月美术馆1200平方米的展厅里,244件(套)紫砂、均陶、青瓷、精陶和美彩陶,以其独特而又完美的艺术形态,凸现宜兴陶瓷的厚重文脉和技艺水平。为了确保展品的典型性、权威性和代表性,规定展品制作者必须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包括18位国家级大师、6位省级大师、27位省工艺美术名人以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等级奖作品作者。而且,市有关领导和陶艺大师组成评审小组,对所有参展作品进行严格的遴选,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力求每一件展品都是“名人新作”或“新人力作”。为了扩大影响,增强宣传力度,还编印了《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深圳展作品集》。
紫砂是这次展览的主角,展品占总量的80%以上。展品中有6件清代紫砂壶作品,分别是清乾隆年制款的“泥绘乳鼎壶”,无款的“玲珑八竹壶”、“丰收壶”,绿曾款的“描金六角莲子壶”、清德堂款的“点彩宫灯壶”和清嘉庆阿曼陀室款的“合欢壶”。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的“仿古如意壶”和蒋蓉的“百果壶”。同时,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汪寅仙、李昌鸿、鲍志强、周桂珍、顾绍培、何道洪、李守才、徐安碧、邱玉林、曹婉芬、毛国强、徐达明、吴鸣、季益顺18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艺大师每人2件扛鼎之作也一起亮相,这是前所未有的展示盛况,成为吸引观众目光的精彩亮点。在展厅不仅可以欣赏到高水准的传统紫砂壶艺造型,还能领略到蕴含西方文化元素的现代陶艺紫砂壶,体现中青年陶艺家在作品的设计创作中的时代精神和创作理念,以一种全新的紫砂文化语言,与观赏者作情感交流。展厅里还现场演示紫砂壶制作和茶道表演。播放有关陶瓷艺术的电视专题片和科教片,全方位地介绍陶都宜兴的秀山丽水及其灿烂的陶瓷文化。
“陶都风——中国宜兴陶艺术深圳展”通过一流的策划、一流的组织、一流的展品,可以见证陶都宜兴传承陶瓷技艺、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经济的勃勃生机。同时,陶瓷作为宜兴城市的“名片”,将带着五色土的芬芳饮誉全国、走向世界。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