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名家访谈 >> 新闻详情

作家徐风深耕“紫砂”题材数十载, 为中华美学精神增添“包浆”光彩

时间:2024-11-11 来源: 网络

在宜兴市丁蜀镇前墅村,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老龙窑至今仍在默默诉说着紫砂壶的诞生传奇。近日,宜兴作家徐风受邀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他以诗意的语言,为观众揭开了紫砂壶的神秘面纱。

作为文坛公认的“紫砂文学圣手”,徐风数十年来始终专注于“紫砂”这一题材的创作。从《国壶》、《布衣壶宗:顾景舟传》到《花非花:紫砂艺人蒋蓉传》,再到最新的长篇《包浆》,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紫砂壶的历史变迁,更展现了紫砂艺人的匠心独运。

在《包浆》中,徐风塑造了一个意外踏入紫砂圈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在宜兴古南街接手了岳父的毕生收藏,并最终决定捐出这些珍贵的紫砂壶。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徐风对紫砂文化传承的当代思考,更表达了他对人与器物关系的深刻洞察。

徐风认为,“包浆”是理解这种思考的入口。它不仅是紫砂壶经过岁月磨砺后产生的温润光亮,更是人与器物和谐相处的见证。然而,在当下的“紫砂热”、“收藏热”中,传统的器物观却逐渐失落,人与器物的关系也发生了异化。一些人开始从金钱而非审美、使用的角度来衡量紫砂壶的价值,这种现象让徐风深感忧虑。

徐风表示,他从未收藏过一把名贵的紫砂壶。在他看来,收藏者只是物品的临时保管员,而拥有传世宝贝则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他更享受书写和欣赏紫砂的乐趣,这种器物观让他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欣赏紫砂大师们存贮于一方泥丸中的审美、见识与气度。

在《包浆》的结尾处,主人公“捐壶”的情节设计既是徐风的理想,也是现实中的真实案例。南京的一位收藏家沙某,一生节衣缩食,收藏了几百件紫砂壶,最终将它们悉数捐给了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这种将传世宝贝留给大众共享的精神,让徐风深感敬佩。

徐风认为,重拾正确的器物观,学会欣赏紫砂大师们的作品,以壶为媒去靠近那些伟大的灵魂,才是紫砂文化传承发展的正道。他强调,紫砂壶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艺术地位,与文人的喜爱和加持密不可分。然而,如今的手艺人却往往重物质、轻精神,不重视文化,这导致紫砂壶显得匠气、俗气,甚至充满火气和戾气。

未来,徐风将继续延续“器物文学”的路径,创作更多关于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审美实践的散文作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擦亮“器物”的包浆,打磨出中华美学精神的光亮。在中式审美逐渐受到年轻人追捧的今天,徐风的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视角。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婉青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