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来源: 网络
紫砂一厂从1954年建厂到1997年改制,历时40余年,其生产的巅峰时期是在1978年至1994年,当时生产的较为高档的商品壶多用于出口创汇,按其当时出口所贴标签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绿标期(1978—1983)、无标期(1984—1987)、方圆标(1988—1994)、镭射标(1994以后至一厂改制)。老一厂的紫砂壶以“泥优型正窑温足”受到广大紫砂爱好者和茶人朋友所追捧。泥料采用黄龙山4号井的陈腐泥料;造型是众多紫砂前辈大师创作的壶型;窑火也是当年烧重油的隧道窑(2002年因污染已经被打掉),无法复制,不可再生。
一、泥
宜兴属于丘陵地带,广阔的南部丘陵山区,蕴藏着品种繁多、效能优异的丰富陶土资源。紫砂陶的第一要素——紫砂土,主要有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产于宜兴本地。因紫砂泥蕴藏在岩石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
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岩石层下,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矿层厚度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学成分为含铁质粘土粉砂岩。紫泥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及不等量的高岭岩、石英、云母屑和铁,俗称“五色土”。黄龙山4号井的紫砂矿料更是泥中精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紫砂一厂使用矿料严格遵照炼泥规范在专用场地进行贮存风化,专用设备碾碎,按产品不同选取相应目数的紫砂土,练制坯泥,将泥料用塑料包好后自然陈腐。陈腐过的紫砂泥料,透气性好,利于发茶,充分发挥出茶的色香味。
二、型
老一厂的紫砂艺人,从学徒到技师,从炼泥开始每一个制作环节都要经过长期的锤炼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车间独立制壶,一个优秀的制壶工艺师,娴熟的手法在制壶过程中,做身桶、装流把、盖与滴,明针修壶等一套工艺流程下来行云流水,得心应手。
器型创作上,老一厂的工艺师傅主要有三方面的创作思路,一是仿古系列,从明清、民国期间的经典壶型中,选取款式,融入个人的审美观念,结合泡茶的实用性,进行再创作。二是一厂的工艺师们集思广益,自行创作,例如朱可心的报春壶,顾景舟的上新桥,蒋容的花器仿生器,高海庚的集玉壶等等。
最后一类是艺术届的工艺美术家的设计,例如高庄、亚明、韩美林、唐云、罗桂祥等等,他们所设计的器型对一厂同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一厂的壶型创作还融入了文人的装刻绘结合书画艺术 ,调砂、铺砂、泥绘等装饰,手法独道,寥寥几笔、简单的线条,结合壶身布置的恰到好处。
三、窑
1973年一厂建起了一座新的隧道窑,以重油作为燃料,为防止油烟中的杂质侵入壶面,壶胚做成后一律放置耐高温材料容器之中,紫泥1100度,红泥900度,窑温稳定,窑火熄灭后容器内,壶身温度在隧道窑中慢慢降温,烧成后水色绝美。
“方圆牌”紫砂壶代表着一段历史,是宜兴紫砂史上一个最大的品牌,是紫砂收藏的一个重要系列。作为新中国唯一的国营紫砂厂,经济上曾为国家创造过宝贵的外汇,工艺上传承了明清民国以来优秀的制作工艺,当时那个年代下,集体制度的优势,发挥集体智慧,改进完善了紫砂制作中泥料、工艺、款识等工序,创作出许多经典器形。同时还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出现代紫砂行业许多顶级的工艺美术师。紫砂一厂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无法复制的品质,被后人美其名曰“紫砂官窑”。
文章转自网络,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