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来源:
网络
2020年6月5日6点06分,中国紫砂壶艺术大师、收藏家许四海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4岁。
许四海生前曾说:“我是一个茶人,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一个字:茶。”多年来,他向各地政府、博物馆捐赠了多件国宝级藏品。其中有一件,被海内外紫砂界以及紫砂泰斗顾景舟一致推崇为经典中的经典,就是这把壶中之王——掇只壶。许四海,字紫云,1946年生,盐城人,壶具收藏家、紫砂陶艺家。八十年代初开始自学紫砂陶艺,有幸得到沪上画家唐云先生的指教与激励此后又拜在唐云门下,成了老画家的关门弟子,也是他一个陶艺方面的学生。许四海在唐云的指点下,触类旁通,视野大开,在从艺道路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1987年9月25日建立中国首家自筹民办的茶具陈列馆——“四海壶具馆”。上世纪80年代初,正在参与创建宜兴紫砂二厂的许四海,听说潘家准备出售一把珍贵的紫砂壶,迅速赶去看壶,最终以2.3万元人民币,外加一些名人字画,总价值3万元买下了此壶。有人欲出7万美元收购,破了半个世纪前英国皇家博物馆以2万美元收购储南强收藏的缺盖明代供春壶之记录。
但许四海拒绝了,他说:“珍品到了收藏家手中,其价格就转换为一种文化价值,出一百万美元也不卖”。▲许四海
许四海收藏的这把掇只壶,正是出自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邵大亨,清中期制壶名家,道光咸丰年间江苏宜兴蜀山上袁人,年少成名。经他之手做出的紫砂壶以朴素和有风骨见长。“大亨掇只壶”,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伦的壶艺技术。清朝高熙《茗壶说》云:“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紫砂巨匠顾景舟曾评价邵大亨:“大亨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越他之上者。”可见对邵大亨制壶工艺的推崇。其实,最早拥有邵大亨掇只壶的人可追溯到丁松林先生(1905--1949)。据其子丁燮清讲述,他父亲的丈人曾在江阴某当铺做“朝奉”(即掌柜),送给其父一把“大亨掇只壶”。丁燮清小时候爱用此壶喝茶,但并未意识到此壶的珍贵。他一直以为那把壶是陈寿珍先生的“掇球壶”。因为“掇球壶”在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当时很有名。到了抗战时期,这把掇只壶被丁松林先生之妻潘菊华的娘舅周品珍送给了好友潘序伦。潘序伦,宜兴丁蜀镇蜀山人,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八十年代初,宜兴蜀山一潘姓人家中(即潘氏第三代子孙)出现了这一珍品。潘家晚辈为了鉴别真伪,特请当时宜兴紫砂二厂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来家鉴定,并在确定时邵大亨真品时提出愿以一壶换取徐的上品两壶。后来徐汉棠又将此事告诉师傅顾景舟。顾景舟大师一见此壶,便爱不释手,称赞其乃是一件稀世珍品。之后,此事被潘家晚辈知晓,故不予调换。
1987年,潘家晚辈要兴建住宅,经济拮据,不得已出让了“大亨掇只壶”。于是,这把掇只壶到了许四海的手中。以上是今天的推送,如果你也喜欢掇只壶,别忘了点亮文末【在看】哦!
©本文是紫砂之家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追责,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