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来源: 紫砂之家官方
改革开放之后,宜兴紫砂行业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通道:从技艺队伍仅数百人,到今天有数万人从业;人们对紫砂的审美和工艺要求逐渐提升到艺术品的高度,制壶技艺的精湛程度也不断提高。
然而,市场上的作品虽然品类繁多,但是不少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其气度与神韵更是很少能与老壶相比。与此同时,虽然制壶大军日益庞大,但高素质人才的成长环境和培养力度还有欠缺。“紫砂行业如何赓续发展,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课题”,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郑重地指出。
1982年就担任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厂长的史俊棠,可谓亲历了宜兴紫砂行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他认为,到今天来看,一代又一代紫砂技艺人才,仍然是成就宜兴紫砂的最重要因素。截至2021年,整个行业拥有各级各类技术职称的陶艺人员总数达6440人,其中高级职称有783人,中级职称有1303人,初级职称有4324人。除此之外,确实还有一部分工手比较好的做壶人,他们没有申报技术职称,因此也无法享受各种荣誉称号,但因有一批玩家和藏家喜欢他们作品,导致其作品价格不菲,久而久之就被人们视为紫砂界的“绩优股”,即玩壶人通常所说的“实力派”。其实,在评了技术职称和享有大师荣誉称号的群体中,实力派还是居多,毕竟一步步考职称和申报荣誉,凭的全是硬功夫。当然,一部分“绩优股”制壶人的存在,也是宜兴紫砂界的一股正能量,同样是紫砂行业的骄傲。今后的紫砂历史上,既有大师、高工的记载,也会有“实力派”的留痕,他们都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尊重和保护的人才。
如何革新现有的人才培养环境和模式,以利于后人对紫砂基础技艺的继承?如何顺应时代和市场需求,培养懂技艺、勤思考、能创新的新一代紫砂人才?史俊棠认为,这些是整个行业更应该思考的问题。当下,亟需探索一套科学而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既要能很好地进行技艺传承,也要给予较高的文化素养教育,两方面结合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优秀陶艺匠人,才能推动紫砂行业更好地向前发展。现在有许多大学本专科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海归生,纷纷加入紫砂这个行业;还有不少年轻人因前学历不高,自发到高等院校去深造,这都是令人欣慰的现象。另外,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紫砂从业者,自己开班培训艺徒,然后举办各种作品展览,向同行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这也十分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
“市场和从业者都在不断洗牌,如果不重视文化根脉和行业规范的建树,赓续发展也是很难的。”史俊棠恳切地说,“比如说你的技艺传承脉络是否清晰,从艺年限是多少,创新作品有多少,有没有代表性作品,权威性的获奖情况怎样,带过多少徒弟,作品和人品的社会口碑怎么样……只有建立一套严格的评价体系,这样评选出来的技术职称和荣誉称号,或者‘非遗’传承人,才能真正成为这个行业的技艺骨干和领军人物。另外,即使你是大师、高工,或者是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认定的‘非遗’传承人,也不能打着这些旗号追名逐利!”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