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来源: 网络
• 开启“博博会”之行 • 2022年9月1日,第九届 “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 于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本届“博博会”主题为 “新时代的博物馆:创新·发展·传承”
“博博会”创办于2004年,已成功召开八届,是我国文博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是展示博物馆领域发展成果、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促进文博科技融合发展、相关技术应用创新服务升级、扩展博物馆服务社会功能、推动国内外博物馆务实合作、开拓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新领域的重要平台,在服务我国文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相关行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届“博博会”是在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筹办的一次行业盛会,也是全国文博界和相关文化企业期盼已久的重要活动。
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全民的参与,只有经过不断的传播,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参与,宜兴市博物馆在接到“博博会”邀请后,本着将宜兴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宜兴传统文化的宗旨,各部门积极配合,认真筹备。于2022年8月30日进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布置展厅,于2022年9月1日正式向外展出。
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兴市博物馆外观
宜兴,孕育了7000多年的陶文化,赏用兼优的紫砂、苍翠如玉的青瓷、端庄凝重的均陶、风姿绰约的彩陶和美观耐用的精陶,被誉为宜兴陶瓷的“五朵金花”。
宜兴紫砂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以其独特的泥料、丰富的造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名扬海内外。“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包括原料加工工艺,器物成型工艺、装饰工艺和焙烧工艺。
一、原料加工工艺
紫砂泥料的处理和配比有严格的要求,历来有“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之说。其主要包括将块体岩石状的紫砂原料分选、摊晒风化、粉碎、过筛、加水搅拌、除水沉淀、踩练或捶练、切块、陈腐备用等工艺程序,以达到控制原料精细程度,排除泥料中杂质和空气,融合泥、水以增加泥料可塑性,这一工艺流程需历时数月,甚至有将原料存放数十年者。
二、器物成型工艺
以制作光器茶壶为例,其有“打身筒”(拍打成圆形器体)和“镶身筒”(镶接成方形或多边形器体)两种工艺。“打身筒”即是将泥片卷成圆形身筒后慢慢拍打,使之与设计造型吻合,待干燥到一定程度,分别装上壶把、壶嘴,配上壶盖,再光身筒(刮压修整坯体);“镶身筒”即是将泥片用泥浆镶接成与设计造型一致的壶身,基本成型后,再修理毛坯。在紫砂器物成型的工艺环节中,需使用不同材质和形状的自制工具。因制陶者手法和习惯、器种和技艺个性的不同,完成一件器物所需工具从几十种到百余种不等。
手工紫砂陶艺的最终产品是紫砂器,其中尤以紫砂茶壶的工艺成就最为丰硕,也最具代表性。工艺成就卓著的民间紫砂艺人有:明嘉靖前后的供春,明万历年间的时大彬,清初的陈鸣远,清嘉庆年间的陈曼生,其后涌现的邵大亨、程寿珍等。现代著名手工紫砂艺人为光货派代表人物顾景舟,花货派代表人物蒋蓉。
今后,宜兴市博物馆仍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用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将宜兴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向更多人传递宜兴传统文化的精神之美、价值之美,为宜兴的文博事业贡献属于我们宜博人的一份力量。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