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13 来源: 紫砂之家官方
陈曼生,论官衔,他只做到了七品县令;论制壶,他也不会。
但他一身才华,创立“曼生十八式”,开创了紫砂文人壶的新风潮,成为紫砂界的不朽传奇。
▲陈曼生画像
陈曼生背后的男人
正如伯乐和千里马,在陈曼生的背后,有一位叫杨彭年的人。
他们两个,一个爱壶,一个做壶,两人一拍即合,成就了紫砂艺术史上的千古绝唱!
清代《前尘梦影录》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
“
“紫砂壶名家陈曼生司马(鸿寿)在嘉庆年间官荆溪宰(应为溧阳),适有良工杨彭年,善制砂壶,并为捏嘴不用模子,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一门眷属,并工此技……”
”
寥寥数语,对杨彭年在紫砂技艺上的成就赞誉有加,这段文字算得上是历史文献中对杨彭年紫砂壶艺的贴切评价了。
其实,被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的“曼生壶”几乎都是出自杨彭年之手,虽然陈曼生在与杨彭年合作之前,也跟其他艺人合作过。在曼生壶的传奇与姻缘中,都少不了杨彭年的贡献。
▶ 沈书良 曼生十八式-圆珠
学者严克勤在《仙骨佛心 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一书中,对陈曼生与杨彭年的合作有以下见解:
“
“杨彭年在宜兴的紫砂壶工匠中并不是最出色的,仅仅是一名工匠而已。”
“……杨彭年的制壶、炼泥的技术一旦为陈曼生所用,却产生了杰出的紫砂壶杰作……这是一种奇迹,不是所有书画艺术家和陶艺家的结合都可以表现的如此出类拔萃。”
”
可见,杨彭年的制壶技艺之高。
▲清嘉道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
逸闲款紫泥天鸡壶
杨彭年高超的技艺
在众多的紫砂艺人中,陈曼生独独选择杨彭年,看中的也正是他的手工捏制砂壶制作工艺。
他曾说:“杨君彭年,制壶得龚时遗法。”
什么是“龚时遗法”?
那就是手工捏制砂壶的传统工艺。因为“乾隆时期制壶多用模衔造,其法简易,大彬手捏遗法已少传人。也就是说:杨彭年继承、恢复了龚春、时大彬的全手工制壶技法,并且技法娴熟,得心应手,巧夺天工。
在陈曼生对泥料选定、壶款设计、壶铭镌刻后,杨彭年则要能准确领会曼生的设计意图,并具体把它从平面的图样制成壶样,且创新款式达数十种之多,足见杨彭年有较高的悟性。
▲杨彭年制作的《国山碑笔筒》
可见其制壶之外,亦擅刻
此外,我们还能想象,杨彭年在制作中一定会提出修改意见,使之完善。
从现藏于博物馆的杨彭年制紫砂瓶和“四方委角诗句方盘”,我们可以窥见杨彭年的创作思想,从而看出他是一位有着深厚的文史知识、并兼文人气质的艺人。
陈曼生与杨彭年经典作品
▲井栏壶
2015年 东方大观秋拍
RMB 8,050,000
▲三足炉鼎
2017年 中贸圣佳春拍
RMB 6,210,000
▲石铫壶
2012年 嘉德春拍
RMB 3,680,000
▲紫泥觚棱壶
2015年 西冷秋拍
RMB 3,565,000
▲紫泥扁石壶
2014 西泠印社
RMB 5,347,500
▲棋奁壶
2017 上海匡时
RMB 3,220,000
▲紫泥笠荫壶
2018 西泠印社
RMB 3,105,000
▲合欢壶
2019 西泠印社
RMB 2,530,000
这些作品是两个艺术家创造性合作的典范,它们的横空出世,足以向世人表明曼生与彭年的才华与胆识。
如果没有杨彭年的制壶境界,即使是一个技艺更高超的紫砂工匠与陈曼生合作,也未必会留名青史,因此,曼生壶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完全离不开杨彭年的杰出贡献。
若没有陈曼生,杨彭年也不过是一个紫砂工匠,正如顾景舟和范曾,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所以,“曼生壶”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彭年壶”。
▶ 谈剑锋 曼生十八式
有这样一句话:两个人最好的关系是相互成就,一起变得更好。那么,你有这样的“知己”或一如既往在背后支持你的人吗?留言区聊几句!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