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茶具文物馆介绍中国茶艺的发展及展出茶具珍藏

时间:2008-03-20 来源: http://www.zisha.com

  茶具文物馆由即日(三月十九日)起至十一月十七日将举行「茗趣源流: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展出逾百件唐代至二十世纪的茶具珍藏,以及介绍茶艺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兴旺,大大推动了品茗风气。饮茶的风尚已经突破了南北界限,一直传播至边疆地区。唐代宫廷对茶事甚为重视,在公元七七○年设立贡茶院,主理皇室饮用的茶。至八世纪中期,陆羽(约活跃于七六○年至八○○年)著作了世上第一部以茶为主题的《茶经》,为中国茶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宋代饮茶的风气比前朝更为普及,自皇室贵族、文人雅士,以至于平民百姓均以饮茶为时尚。宋人饮用的团茶是由细茶末构成茶饼,在备茶时只须把团茶以碾磨还原成细茶末,投入茶盏中,再添注沸水,调匀成乳状的茶汤。这就是宋人主流的饮茶方法,称为「点茶法」。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一三六八年至一三九八年)初年下诏禁止制造上贡团茶,改以芽茶进贡。早在唐代,人们已有饮用芽茶和叶茶,但直至明代才逐渐成为主流。明代初年人们虽然不用团茶,但仍有沿袭元代酥油茶的方法,将茶芽碾磨成碎混以酥油煎饮。就是净以嫩芽为茶,亦必经碾磨。此外,亦有人们混杂唐、宋两代的备茶方法,把叶茶碾碎成末,再注入沸水,以点茶方法击拂,使茶汤表面形成丰富的沫饽。

  清代沿用明代的泡茶法,除了以茶壶浸泡散茶之外,亦流行用盖沏茶。清代初年,福建武夷的制茶者成功创制出一种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是先让采摘后的茶叶自然萎凋和发酵,待叶片边缘变红时才进行杀青,停止发酵的程序。这种创新的茶类,称为「乌龙茶」又名「武夷茶」。这种工艺独特、品味别致的创新茶类,已记载于清代陆廷灿辑录成书的《续茶经》内,当中引述同代人王草堂《茶说》对武夷茶制作工艺的描述。

  中国茶不单在本土备受重视,也深受各地人士欢迎。唐代年间,茶叶主要外销至朝鲜和日本一带,但亦有少量茶叶经由阿拉伯再传入欧洲。然而,日本的茶道发展由明代开始已与中国大相径庭。在欧洲,精美的中国瓷器享负盛名,英、法两国皇室更视之如珍宝。宜兴陶器的外销,始于十七世纪。明代末年,这种被誉为「红色瓷器」的紫砂制品,随着茶货外销而流行于欧洲。到了十七世纪晚期,不少欧洲陶瓷作坊已开始仿制这种极受欢迎的紫砂器。清代康熙年间(一六六二年至一七二二年)随外销至欧洲的茶叶数量日益增加,订制中国外销瓷器亦需求甚殷。直至十八世纪,欧洲人仍然喜欢以东方瓷杯品茗,配以银制茶壶及奶壶,有时也使用细小的外销宜兴茶壶。

  是次展览展出的陶瓷茶具选自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透过唐、宋两代注子和茶在造型、釉色上的特点和变化、明代创制的茶壶、清代的盖及各类外销茶具等,使观众在欣赏历代多姿多采的茶具造型和特色之余,更可以细味中国茶艺文化的发展。此外,展览厅内设有教育角,另有一系列讲座,让参观者享受一个知识与乐趣兼备的茶文化展览。

  茶具文物馆位于香港中区红棉路十号(香港公园内)。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逢星期二休馆。免费入场。

  有关展览及活动详情,可浏览茶具文物馆网页:http://hk.art.museum/,或致电二八六九 ○六九○或二八六九 六六九○查询。
 



2008年3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0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紫烟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