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0 来源: 紫砂之家
近日,半岛记者在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发现了一个80斤左右罕见的大型紫砂缸,它是在碎裂后又用老手艺锔起来才得以陈列展出。据馆长姜殿平介绍,这个紫砂缸是莱西本地很有名望的老物件,在全国这样的大缸也为数不多,非常有收藏价值。
博物馆展出的大型紫砂缸
“到目前为止,在刘家都也只找到这一个紫砂缸,其他的物件基本上都流失了。”姜殿平回忆说,1996年听说日庄镇产芝水库边的刘家都有一户有一个紫砂缸,就去考察过,但是这家80多岁的老太太说什么也不卖,后来老人去世,她的家人做主卖掉了,2014年才辗转收藏到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
“据宜兴的老手艺人说,做这么一个80斤左右的大缸就得用半年时间,更不用说这缸上还有刻画。”姜殿平介绍说,这么大的紫砂缸一般的工匠是做不出来的,不仅用的材料好工艺也非常复杂,当时做缸没有现在的机器和模型,都是纯手工制作,先做出一层晾干了才能接着再做一层,做好了不能放到日光下暴晒,需要放到阴干通风的地方,等完全干透了才能烧制,不然会出现裂纹或者起泡的情况。
“‘字随壶传、壶随字贵’,说的便是把诗情画意由雕刻艺人直接刻画在紫砂陶土上,这个紫砂缸的四面分别刻着梅兰竹菊四君子,可见当时用这缸的人家是十分讲究的。”姜殿平介绍,缸沿下等距离有四个一指大小的小洞,由此推测这缸在当时是用来装水养鱼的,用这四个小洞来限制水线。这紫砂缸装水还是古时候大户人家用来防火的,家里着火时可以直接用缸里的水灭火。
“这个紫砂缸碎了,又用锔子锔起来了。”姜殿平说,锔碎瓷器时,先用钻在破碎的两块瓷器上分别钻一个小洞,再把烧软的锔子上的两个小爪放到洞里,破碎的瓷器就被锔起来了,跟缝衣服一样。这个手艺没有失传,现在国家比较关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青岛等都有人会这门手艺。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