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02 来源: http://www.zisha.com
荆溪弋式——紫砂及茶道具专场拍品总数:72 件
拍卖时间:2018年01月07日B 厅12:30
明 “时大彬”罗枨提梁壶
尺寸:H:21.5cm L:21.5cm
估价:RMB 2,600,000-3,600,000
说明:一句“宫中艳说大彬壶”道出了大彬壶的珍贵,也道出了世人对于大彬壶审美意趣。时大彬在紫砂中的地位和成就毋庸置疑,开创了紫砂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同时受南方茶文化的影响,将紫砂“大、笨、粗”演变成“精、稀、雅”的风格,创作了诸多惊世骇俗之作。明代晚期的时大彬,却当之无愧成为一代宗师,其在紫砂历史中的地位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此件“时大彬”款紫泥提梁壶,器形较大,色泽呈淡红,胎质较为细腻。壶身整体塑呈扁圆球形,线条修饰挺括利落,壶身自上而下逐渐收敛至底,底接圈足。整器制器功力炉火纯青,采用拍打身筒至沙凹处一体连贯手法,口沿处接细颈,薄薄一圈犹如纸张。此类手法在明代制壶中偶有所见,但亦为当时能工而为之。弯流自壶肩顺势而出,流口逐渐收敛成“水滴”形,壶肩对等处设立一提梁,提梁设成“如意”如意形转角,回环婉转,仿似 古人“罗帐”。此类提梁风格,在最早出土发现的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吴经提梁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成型工艺手法。平肩上置笠形壶盖,金钱式壶钮置于其上,极富气势。整器通体光素无纹,同大多数早期茗壶一般,并不附加任何装饰,仅以线条的变化来体现制器 的韵味以及气势。壶底采用钢刀划刻“时大彬制”四字,刻绘流畅娴熟,走势遒劲有力。纵观此器,此件作品有着相当精致的工艺手法,无论是形体的规整度还是线条美感的表现,从工艺角度来说,此件作品要优于其他同时期作品。
清乾隆 “乾隆年制”本色堆泥莲子壶
尺寸:L:17cm
估价:RMB 600,000-800,000
说明:此器以精选白泥制成,精细工整,造型优美。壶腹圆鼓,弯流挺拔有力,壶把弧度匀称流畅,把下留有耳垂,上颈内收,下足亦内收,呈圈足。胎体莹润光洁,通体凸雕莲花与莲池纹,三维效果明显。池中荷花,凹凸有致,摇曳生姿。盖纽圆润,由一周阳刻寿子纹环绕,壶口亦有一周阳刻寿字纹,将盖钮团团围绕。底款钤“乾隆年制”篆书印款。此类装饰手法流行于乾隆时期,以泥饰泥。乾隆皇帝喜好将各种繁复的技艺运用于器物之上,这对于匠人要求极高,以器比纸,运用绘画手法来绘饰。通过施泥绘来体现层次感。整器构图比例得当,器型极具美感。
清乾隆 御制四方本色堆泥壶
尺寸:H:7cm
估价:RMB 600,000-800,000
说明: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宫中帝后妃嫔日常用茶,主要为产茶各省贡茶,收贮于宫内茶库。各宫室用茶,俱向茶库领用,茶质之精美自不待言。 而宫廷茶事活动不仅繁多,且直接舆朝廷的文事、教化、礼仪相结合,具有独特深厚的含意。
清宫茶事活动最多的地方,是紫禁城里的文华殿、重华宫舆干清宫 进入故宫午门之后,迎面可见太和门。太和门东协和门外有一座独立的院落,其中主要有三重建筑:最前的主殿称文华殿,中间是主敬殿,最后面是文渊阁。清代,这裹是皇帝祭祀先师孔子、舆群臣举行经筵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地方,是紫禁城裹的“文化区”。茶,正是在这裹体现出它典型的文化含意,被用于皇帝的经筵。 其实,早在明代,文华殿的经筵即形成制度,并将赐茶作焉重要礼仪舆讲经论史相结合。明朝每月三次由皇帝舆大臣在文华殿共同讲经论史。至时,讲官进讲,先书,次经,再史。讲罢经史一个重要内容便是皇帝于文华殿向讲官及群臣“赐茶”。在这裹,赐茶并不是仅作焉讲官润喉之物出现,而是作焉宣扬教化的象微物来用。 清代,承继了文华殿经筵制度,而礼仪更加隆重。有关史料记载,干隆朝曾举行四十九次大型经筵,每次规模都十分可观。而此壶则是选用紫泥制成,形制四方。器身周正规整,平肩笔直过渡至器底呈犴门,高颈起厚子母口。方把如同扣手一般,下起坠耳,回环旋转。二弯流的设计,更是精巧干练一气呵成。胎体莹润光洁,通体采用堆泥绘手法绘“远山近景”图,三维效果明显。一弯小溪傍山而流,风吹小树婆娑响。另一面则刻绘“岁寒三友”,枝干苍劲有力,花朵竞相开放,甚是喜庆。壶底钤“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印章底款。整器制作规矩,泥绘构图比例协调,极具美感。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