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他用500年前的中国工艺,设计出横扫日韩的东方美器

时间:2017-11-09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我教会你,也是一种修为。”——郁永良

 

  百年风韵,蕴此一壶。每每说起紫砂壶,就像说起一个漫长的故事。每一方造型,每一笔简描,落在壶上都是娓娓道来。想那雕梁画栋的楼阁、婆娑倩影的绣像,承载的古典意蕴也不过如此。

 

  紫砂壶的艺术,是反映时代风格的产物。纵观紫砂壶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一般都表现为由粗趋精、由小趋大、由简趋烦,复而返璞归真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

 

  明宜兴窑时大彬制紫砂壶历代紫砂艺人,在细心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及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和古代陶器、漆器、玉器、秦砖、汉瓦、唐镜、瓷器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获得了高度的艺术素养,从而设计和发展了形形色色的紫砂茗壶造型,并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

 

  明末清初紫砂提梁壶紫砂壶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功能是独一无二的。紫砂壶造型形式丰富多变,或精美细巧,耐人寻味,或奔放大度,令人心旷神怡,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更增添了浓郁的书卷气质。

 

 

  从郁永良家,到黄龙山紫砂矿区,徒步走去大约有两公里。黄龙山紫砂矿区的紫砂矿,是制作上乘紫砂壶的原料,经过长年累月的自然风化,质感丰富。比起去练泥厂购买成品紫砂泥,郁永良觉得这些紫砂矿石制成的泥料,用的心里更踏实,哪怕需要花费更多心思和力气,哪怕需要去千锤万打。

 

  以前的制壶人,都是每天挖一点、搬一点,郁永良的长辈亦是如此,乐此不疲的从山上将紫砂石搬回家。后来家里紫砂石多了,索性在院内盖了一间茅草屋存放。还未走进郁家院子,就听见一阵有力的节奏,“咚咚咚,咚咚咚”这是郁永良在捶打紫砂矿石。制作紫砂泥,需要先人工精选矿石,剔除杂质。

 

  之后放进专门的石制容器里,经过千万次捶打,将矿石粉碎,直至成细粉末。然后倒入清水,将粉末搅拌成泥浆。沉淀数日后,捞出泥料,将其捶打揉搓成长方泥块。再用刀修整泥块,使其断面平整发亮。泥料制成,却不能直接使用,需得先放入翁中,等待紫砂泥中的有机物发酵分解……

 

  位于江苏宜兴的蜀山,被称为“紫砂大师的摇篮”。据郁家“家族史”记载,从郁永良爷爷那辈人开始,郁家就居住在宜兴蜀山,开始制作茶壶。郁永良从小耳濡目染,对紫砂有很多了解。16岁那年,作为长子的郁永良,迫于家庭生计,进入了蜀山“一厂美工班”,从零收入开始做学徒。因为勤奋和聪明,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可以模仿别人的作品。五年后,已经能够独立创作自己的作品。

 

 

  一把紫砂壶的创作,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四五十个步骤,使用的工具很多,每个步骤都很难,紫砂壶成型一体,一个步骤稍有差错,就会导致整把壶出现问题。但一把原创紫砂壶,最难的不是制作,而是开头的构思。虽然是一项中国传统工艺的延续,但却更像是现代的工业设计,因为设计紫砂壶时,对点、线、圆、角度都有精准的考究。在满足日常泡茶、品茗的同时,也须具备独特的设计美学。

 

  对郁永良来说,通常构思就需要半个月,然后用一到两天制作,一气呵成。陈腐好的泥料内部有空气,切片之前,须将泥内的空气敲打出来,避免后期壶体烧制过程中产生气泡。根据壶身大小,将方块泥料,打成厚度均匀的泥片。将泥片围成桶状,打成壶身。放在转盘上,慢慢塑型。转盘原本是没有动力的,但人在拍打泥身过程中产生了摩擦力。紫砂内部的砂质瞬间有了生命,形成具有艺术感的弧度与圆线。这是机械的纯圆、切割的直线无法比拟的,也就是艺术作品中常谈论的“圆非一相、方非一式”。

 

  老宜兴常说,好壶都是“拍”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划出圆形壶底,切掉多余部分。制盖、把、嘴,是一把壶制作的最核心的环节。壶嘴,需保证饮茶出水流畅,壶盖,要使茶叶在壶内密封高压中更易融解,“三点一线”的精准把握,才能让紫砂壶成为美学经典传世之作。用紫砂泥将壶身、壶嘴、壶把,小心翼翼地黏在一起。制作壶盖,黏合壶钉。生胚阴干,在壶身画出想要的图案,写上字。最后的入窑烧制,是最令人心动,也最心痛的时刻。紫砂壶的成败在此一举。但即使制作过程如此艰辛,面对最后的残次品,郁永良销毁起来依然绝不手软,“决不能让残次品流入市场”,这是一个手工艺者对手艺的最大尊敬。

 

 

  从艺二十余载,郁永良制作的紫砂壶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获得大奖的作品。但他依然谦虚的认为,自己只是个手工艺者,还不算匠人。目前他已经收了三个徒弟,也还在继续寻找优秀的继承人。跟着他时间最长的徒弟,已经学了五年,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作品,但是路还很长。做这个行业需要天赋,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对这些年轻人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有耐心,耐得住枯燥,坐得住,一门心思钻研在紫砂壶上。信佛的郁永良,喜欢随缘二字,面对徒弟或者想学紫砂壶的人,他都会耐心的指导,不求回报:“我教会了你,我也算是一种修为。”与郁永良的交谈中,他也坦承,16岁入行只是为了生计,最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什么特别感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投入的过程中,对紫砂壶逐渐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怀。

 

  “我与紫砂壶,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郁永良说,紫砂壶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紫砂壶之所以能超越一般陶壶,成为一门独特且享誉世界的艺术,是因为在紫砂艺术发展的道路上,无数紫砂艺人勤劳地完善着这门艺术,使之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门技艺,可以灿烂生光数百年之久,离不开承上启下者的精研突破,更加离不开的,是世世代代的匠心传承。只有当关注和参与这门技艺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时,它所发出的灿烂光华,才能承载更多的文化符号,才能流淌出更隽永的文化音韵。所谓匠心,在于技艺,更在于心。它与历史照面,它在此时绽放,而蕴藏着的,是打开未来的无限生机。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蛋挞不达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