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0 来源: http://www.zisha.com
董岳祥出生在宜兴丁蜀镇,那是一个闻名遐迩的“陶都”。在他很小的时候,他母亲帮紫砂厂里做“乡坯”,他也试着用手捏泥玩。带着自小对于紫砂独有的眷恋情怀,在他18岁毕业后,他参加了当地紫砂厂的招工考试,从2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徒工班”学徒,自此真正开始了与紫砂的不解之缘。他热衷于纯手工制壶,作品深受业内人士与壶友好评。在25岁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许多人慕名而来拜师,“不求名利,只要用心做好自己的壶已足以。”而今,已近天命之年的董岳祥,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属于实力派中青年陶艺家。对于紫砂工艺、紫砂行业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感悟。
爱上紫砂,先“谋生”后“谋爱”
董岳祥是谦逊的,尤其是对于自身在纯手工制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基本略过或避而不谈,低调与含蓄。通过他的叙说,我们见识到了一位紫砂行业的“隐者”——不求名利,只是全心全意地做壶。出生于1970年的董岳祥,自小在丁蜀深厚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紫砂文化的底蕴里长大。看着老一辈人以紫砂谋生的生活,董岳祥在18岁那年也想踏入社会继续操持着祖祖辈辈的营生。“最初从事紫砂行业考入紫砂厂,并不是全凭对紫砂的热爱,而只是单纯地为了谋生。”董岳祥诚恳地讲道,当自己真正地与紫砂接触,通过亲手感知紫砂泥的温度、紫砂的生命力,他便全身心地爱上了紫砂、爱上了紫砂工艺。
据了解,董岳祥曾拜两位紫砂大师为师,第一位是他的叔父徐元明。“考入紫砂工艺厂后,我师傅对我们这些学徒要求非常严格。”徒工班三年的学习时间里,第一年学习打泥片、打泥条;第二年学习拍打壶型;第三年练习纯手工捏制一把完整的壶。三年的学习时光,董岳祥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便完成学业,生产厂长对他的毕业作品非常满意。之后,董岳祥被分到车间工作,开始自己设计、做样品,当起了“小师傅”带十几名学徒。
范锡明【汉韵提梁壶】编号:48677
做壶需要经得起岁月的磨练
“师傅徐元明对我非常严格、甚至很凶,但他让我学会了领悟。”练习拍打壶型的那段日子里,董岳祥因为作品不能令师父满意而经常受惩罚。徐师傅有一把常年带在身上的戒尺,每当看到徒弟作品不佳,便走过去敲一下头;当看到徒弟第二遍的作品还是不合格便直接把作品敲碎,让你面对一把样品壶罚站。“罚站几个小时,甚至一个下午是常有的事,做壶的眼力是那段时间练就的。”董岳祥介绍,刚开始认为做壶是一件枯燥之事,但时间久了便会了解其中的奥妙。做壶需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三样缺一不可。做壶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并非一蹴而就。
随着自身纯手工做壶工艺的娴熟,董岳祥在丁蜀开始声名鹊起。1993年,董岳祥被高级工艺美术师江建翔看好,收为徒弟。从之前学习的光素器到现在的花器制壶,董岳祥在注重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变化创新,富有时代气息,技法俊秀细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995年,董岳祥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祥艺轩”,后更名为“董岳祥紫砂艺术”,至今,他的作品被中国香港大世界收藏中心收藏,并有许多作品选编于各种大型专业藏品书籍,参加全国各大拍卖公司拍卖,深受业内人士好评。许多藏家也纷纷慕名而来,找到董岳祥拜他为师。对于现在工作室的名字,很多人认为少了一个字,应该加一个“馆”字。董岳祥却说“我的工作室有点配不上那个‘馆’字,我这里只是紫砂传统技艺薪火相传的一处僻室。”
做壶如做人,做好自己最为重要
在工作室里,有那么一小处地方是属于董岳祥做壶的地儿。不大,仅有几平米。当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到室内,那些斑驳的光恰好落在董岳祥手里正在捏制的壶上。静谧的光阴里,经他的手捏制出了数不清的紫砂壶;慢慢的,在与紫砂的情缘中,董岳祥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到了如今的近不惑之年。“当我20岁左右的时候,我热衷于交际、喜欢交很多圈内的朋友;当我35岁左右的时候,我却喜欢静下来,独自呆在工作室里做自己喜欢的壶;当我40岁之前我还喜欢跟一些紫砂大师天南地北地聊天、应酬;40岁之后,我则专心地听取师傅的教诲,提高自己的技艺做壶友真心喜欢的壶。”简短的几句话概括出了董岳祥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
谈到这些年来做壶的心得,深受两位师傅影响的董岳祥认为:做好壶,首先要做好人。壶品如人品,壶是会说话的。平日里,董岳祥喜欢捧着那把他用了6天时间捏制而成的“大亨掇只”品茗闻香。40岁至55岁之间是一位紫砂大师出作品的最好年龄阶段,今后的年华里,董岳祥会更加倾心于传统技艺做壶,希望自己将来,可以坐在摇椅里静静地欣赏自己的作品,犹如品味岁月。相信,那些经得起流年的紫砂技艺,绝不会因为时光垂老而消退,而是经一代代大师之手、之眼、之心会代代薪火相传、绽放着永恒的魅力。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