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21 来源: http://www.zisha.com
1975年生,自幼受壶艺熏陶,1988年开始学习紫砂手工的传统技法,期间得到多位大师的指点、传教。历经数十年的孜孜以求,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技艺功底厚实,独树一帜,设计灵秀俊逸,造型端庄大度,品格清丽高雅,获得了同行人士及业内行家的高度评价和壶艺玩家的认可追捧,充分展示了紫砂技术的风采。
在他的设计过程中,古朴为其所纳,新意亦为其所要,真是拟古而不泥古!其作品造型优美清新、典雅大方,在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传统中求新意、实用中求美观、文雅中求情趣。吸取传统工艺之精华,结合现代工艺之巧妙,作品造型上讲究点、线、面与精、气、神的结合,并且充满了清新雅致,富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作品中充满了生命力与想象力。
自从事制壶工艺以来已有许多作品在国家精品博览会上获奖,并有部分佳作被载入专业性报刊杂志,深受壶艺爱好者的喜爱。最新代表作品——十大元帅壶和松鼠壶,也是颇受好评。十大元帅壶共10把,2015年是建国65周年,为纪念十大元帅故而创作了这一款壶,每一把壶代表着一位元帅,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另一款松鼠壶,壶型就好似一只栩栩如生的小松鼠,独特而富有趣味。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许多许多的选择,面对这许多的选择,人会感觉到迷茫,无所适从,但有一种人,从不会因此而感到烦恼,人生对他们来说一朝择取便是不复曲折的直道,汪庆红便是这么一个人。
汪庆红
写下汪庆红这个名字时,眼前仿佛漂浮起一团冷火,缱绻袅袅,散发出无边氤氲,让人感受到那内敛的熊熊热情。想象着他创作的壶,应有诸多生趣,纵享世间芳菲,遍赏四节风物,光风霁月,烟霞峦川,皆能捧于掌中细细把玩。从来行雅不论时节,有人浅尝辄止,有人深致无悔,但当端起他的壶把盏品茗时,那种敛起的情感便会喷薄而出,无需特别的叙述,其人其壶平矜释燥,那样的风情骨味,记录着一个极于情而精于道的殷殷情愫。
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几十年来的孜孜以求,时光能够磨平一个人的棱角,也能沉淀出一份无一无二的精湛壶艺,汪庆红自幼就受周围浓烈的陶艺氛围熏陶,耳目渲染下,不知不觉便已入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做好壶,做更好的壶,这是对他与生俱来的一种偏爱,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了其独门的苛求理念。
从最开始的临摹古器,临摹前辈大师的佳作,到注意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随时迸发的创作灵感源泉,这让他明白,紫砂创作永远不可能是单一,是触类旁通下的汇总合一,他擅书能画懂布局,旁涉多种艺术门类,经年累月手不释卷,终于走出了一条挑战自我的壶艺之路——了解自身从而营造情感。无论是简练的《石瓢》还是端正的《尊方》《六方》,亦或是灵光一现的《江南四怪》,似水流年的《供春六件》,汪庆红的妙处就在于将这些不拘的线条化作绕指的弧棱,洗练的风骨,支撑起擎天的情势。一方天地寥寥数笔之间活色生香,是百转千回的一唱三叹,就像他的书法一般,苍茫雄壮间含着侠骨柔情,凌冽矛盾中和谐而统一。
抟造捏塑皆简括率意,炼十取一,透析出特有的疏朗和松灵,高标逸韵,让每一件作品都超轶凡尘,草木间的芳华只能在鼻尖萦绕,红醉绿酣的情感却可以通过双手传递,这便似佛家常谚:蝉蜕于尘埃之外,生生被揉进了一捧紫砂土中。神奇的并非是他的技艺,而是他虔于诚性的一颗熊熊暖心,偏执而专注才造就出作品与人互动时的深情默契,怦然心动,沛然不御。汪庆红在紫砂艺术的天地里徜徉,每件佳作都有他独到的理解和突破常规的创新。例如他的《六方宫灯》、《菱花仿古》,摹古法,施新意,层次分明,简练中独具意蕴,圆和中显示张力,尤其是肩颈处的线条处理,承接临古的精神内涵,品味及蕴意一览无余。
相对于创作新型,传统的壶式似乎更得他的偏爱,因为在他看来,能够经受岁月的洗礼而流传至今的莫不是闯过了无穷考验的传世经典,在实践中,唯有掌握好这些经典,才能于自我的创作中游刃有余,知道何处可增可减,何处可粗可细,他的《一帆风顺》、《富贵在天》,便是于传统的经典下孕育而成,在形与绘的交融中展现出美学的韵味,蕴含象征的意义,这类形意相依,气运相生的艺术个性,贯穿于它的整个创作生涯之中。《圆古》在柿圆的基础上稍做调整,在婉转流动的立体轨迹中,充溢着开天辟地的动感。它像一个长者,敦厚无言,在默默注视中融于天地之间。
鲜活灵动的民间意趣,往往令紫砂壶别生情致。汪庆红创作的《丰收》,写实而不板滞,工细的同时不失英姿,祝福内韵,幸福绵长,格局广阔,具有雄秀兼备的艺术特色,表达了美好生活的深深祝愿。《半月竹》没,借鉴了传统的半月壶式,装饰感极强,一改传统的圈耳把,依循壶身自上而下的线条走势,塑造出竹段壶流的蜿蜒婀娜之姿,生机盎然,汲古而集今,清赏佳常。壶为心之表,汪庆红在创作上精于刻画、纵横勾勒,究其根源,固然有其天赋不辍的人生经历,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那颗耐得住寂寞的执着内心。
几十年沧海桑田,足够经历一代世人的改变,纷纷扰扰的俗世总有这样那样的干扰,但这些干扰纷纷化作了他壶上的一抹印记,在他看来,人生旅途便是这样经历所有,在跌宕起伏间维持本心,从而在生活中积淀,在积淀中感悟,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做自己的壶,做自己。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