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19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堆泥绘装饰艺术:紫砂泥本是五色土,通过将紫砂泥筛成泥浆,并将泥料进行如颜料般调配,形成各种颜色,用毛笔等工具堆砌于紫砂胚体之上,一体烧成。紫砂堆泥绘如作画般,使画面有厚度,有立体感,同时不失紫砂本身的古朴质感,是传统紫砂装饰的一种门类,可泡养,泡养后同样可产生包浆,从而使画面立体感更强,独树一帜。
张志清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58年7月出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自幼喜好美术,自初中毕业后又进入丁蜀镇夜校学习绘画,自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紫砂陶装饰的道路,刻苦研究,积极探索。年轻的时候,他进入丁蜀镇彩陶工艺厂从事釉水装饰陶设计工作,釉水装饰胜在空间想象与成品合二为一,釉水烧成的不确定性决定成品陶作品的美观程度,他努力探索其中的关联性,创作的作品深得各方喜爱,成为当时彩陶厂设计团队的一位重要人才,他的美术功底为作品的创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初露才华。
80年代,改革开放的风也刮到了丁蜀镇,这个紫砂陶艺产地,张志清先生也希望自已拓宽在陶艺装饰的知识面,开始研究紫砂泥绘装饰和篆刻工艺。当时,紫砂泥绘的作品非常少见,而张志清先生遇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生意人偶得几件紫砂泥绘作品,但一直没有找到能仿制这类作品的手艺人,于是就询问张志清先生是否能做,这一看这作品,志清似乎立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内心在呼喊着:太美了,我一定能做出来!大家要知道,泥绘这门手艺在经历了清三代的辉煌、民国战乱时期的衰落后,几乎彻底灭绝了,此时,志清先生决定重拾这门手艺。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他终于研究出泥浆和胚体结合的窍门,并开始临摹流落民间的泥绘精品,几乎以假乱真。此时的张志清先生虽年轻,却有满腔热血,立志,让这一技艺重现江湖。
据观察,任何当代取得巨大成就并形成自己风格的紫砂艺人,例如顾景舟、蒋蓉都有模仿历代精品的经历,并可以假乱真。
这里我们就要来回顾一下紫砂泥绘装饰的历史。中国陶器的装饰始于彩陶,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仰韶文化彩陶。紫砂也称为紫砂陶,用泥烧制而成,也属于陶器装饰。紫砂泥绘装饰,即用紫砂泥浆代替墨水或颜料绘于代表纸的紫砂胚体之上,一并烧制而成,该技艺源于明末清初,在清三代时因时局社会稳定,紫砂泥绘技艺达到顶峰,尤其以杨季初的泥绘作品为典型代表为世人所流传。当然顶峰的含义是作品被世人认可并进入皇宫成为宫廷器(紫砂因其古朴的外表在进入皇宫时,多以装饰成漆器、粉彩、包银铜金等进入)。皇宫典范,民间当然就会更加盛行,民间泥绘多以白泥绘、黑泥绘装饰在茶壶、花瓶和花盆居多(可见近几年拍卖场拍品),彩泥绘较少。
宫廷泥绘和民间泥绘的区别在于,宫廷泥绘远观让人感觉精致、工整,近观画面在细节上处理得当,符合中国画的众多法则,中国画或表现意境或表现现实自然,或粗犷或细腻,但无论采用何种表达方式的中国画顶级作品,必然在细节上符合自然表现,而民间泥绘一在色彩上比较单一,画面也比较牵强简单,意境有缺失,细节上更多以粗糙质感体现,简单地说,就是画工差。张志清先生认为,泥绘技艺用于紫砂作品上在古代应该是一种比较奢侈的事情,泥绘的烧成率低,成品多有蛛丝般微细瑕疵,所以成功烧制的泥绘作品在当时也是一门小众艺术,而具有深厚绘画功力的画师利用紫砂泥的特性所做出来的紫砂泥绘作品,因其优雅的体现也成为进入皇宫的通行证。这里又要说一句,中国的很多手艺入门简单,但做精很难,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功底、多年的经历、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心胸,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家。所以宫廷泥绘作品和民间泥绘作品在创作构思上有本质的区别。
泥绘作品的烧成成功率应该从泥绘所使用的泥浆的提炼法说起。我们从古代泥绘的作品上可以看出,古代泥绘作品画面高度相对薄,那是因为泥绘时提炼的泥浆与现代泥绘的提取方法不一样,古代泥绘用沉淀法来提取泥浆,所以泥浆内的杂质几乎不剩,故在作画时好作品多采用透底的方法来增加山水画的层次和缥缈感,从古代泥绘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蛛丝般细缝,也正是因为这种提取泥浆的方法,泥浆无杂质,而胚体含较多杂质,两者在烧制时收缩率不一样,故画面很多小瑕疵。清中期国情稳定,社会繁荣,泥绘这一技艺有众多艺人从事,尤以杨季初为代表的泥绘作品在清三代达到顶峰,社会稳定故艺术得以繁花绽放,至民国适逢战乱,泥绘这种技艺的低成功率无以养家糊口,可谓导致泥绘技艺彻底无人继承的主因,泥绘装饰基本算是至此断代了,中间段也有极少数人做,即使有,也大多是民间泥绘作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