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10 来源: http://www.zisha.com
范泽锋,陶瓷艺术家。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一九七六年出生于紫砂世家——西望范家。一九九四年学习紫砂技艺,拜鲍志强、张庆臣、范伟群等名家为师。后研读于清华大学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高研班、湖北黄岗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中国工艺美术学院紫砂班。个人佳器迭出,在国内外各类紫砂艺术大赛中屡获殊荣,堪称青年辈的才俊,紫砂界杰出代表。他才情横溢又个性鲜明,在紫砂壶艺的创造过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紫砂作品,尤其把佛文化融合的相得益彰。曾出版过《紫砂术语》、《紫砂物语》、《紫玉梵音》1,2册、 等紫砂书籍,堪称当今紫砂陶艺作品的典范,亦成为紫砂茗壶收藏家门追索求藏的珍品对象。同时,在创作紫砂技艺上又潜力于宋代五大窑及建窑的研究制作,特别对汝瓷及天目釉的识别上独树一帜。其作品,可谓有“青如天,润如玉;简约古朴,大巧不工”的风雅与内敛,给人一种高尚的品位与高度的自信。
穿越了五百年的时光,紫砂带着满身的温润款款而来,氤氲缭绕着茶香、书香和几许淡淡的泥香,气韵充盈,品格高雅,为多少人魂牵梦绕,心荡神迷。无数艺人匠师的不断创造,成就了绝伦的工艺;历代文士雅士的交相推崇,赋予其不灭的精魂。沧桑岁月,洗练出一身晶莹、静雅、平和、淡定的流光溢彩,令人难以抗拒。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据史料记载,宜兴紫砂壶诞生于明代正德年间,繁荣于清代。制作原料为产于宜兴的紫砂泥。伴随着明清两代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的制作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尤其是解放初期的十几年时间里,这个时期紫砂工艺的再次振兴,可以说是紫砂制造艺术能够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宜兴紫砂壶从实用品跻身古董行列,堂而皇之地与瓷器、字画、木器等同入中华瑰宝的殿堂,缘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由于宜兴紫砂壶特殊的材质,除了传热慢、保温效果好、在使用提携时无烫手之感外,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且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而且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使用愈久,茶水味道便愈甘冽醇厚。加之严格的选料和精雕细琢的工艺,让本来就能与名茶彼此烘托、相得益彰的紫砂壶,更具艺术欣赏性和十足的禅意,雅趣横生,回味无穷,得到壶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与青睐。于是,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逐一步入历史前台的聚光灯下,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久久为大家传颂和称道。
范泽锋:《佛宝》
尽管范泽锋年纪不大,却因自幼饱受紫砂艺术熏陶,兼名师点拨和理论知识的丰富,从艺十余年来,很快便达到内外兼修、匠心独运的境界。其作品泥色选配自然,造型张弛有韵,寓意深邃悠然,形神兼备,仪态万千,大者遒劲刚肃,小者清逸隽永,皆法师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态。为此,其作品每每令人思绪纷飞,品味悠长,在国内外陶艺展评中多次夺冠折桂,许多著名的文物艺术鉴赏家都看好“泽锋壶”的潜在市场价值和不可估量的上升空间,诸多知名企业家、文化巨匠和艺术名流们更一拥有一把漂亮的“泽锋壶”而怡然自得。
都说“壶为心境”,一切壶语皆情语。在泽锋的工作室中,细细把玩他琳琅满目的紫砂作品,便似探究泽锋一程心路,可清楚地感知其淡泊、率真的品性。他不苛求浮华名利,只求做独一无二的自我,承师训、悟传统、求创新,苦苦追求每件作品不落窠臼的艺术价值,既不重复前人,亦不蹈袭自身,在自己的独特世界里渐悟渐行,把执着的个性、聪颖的智慧和独树一帜的艺术品质融于一壶一杯中,其作品,既有“青如天、润如玉”的外观,又具“简约古朴、大巧不工”的风雅与内敛,给人一种高尚的品位和高度的自信。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泽锋往往以佛家的慈悲和大爱心境参悟壶道,通透人生,服务社会,通过紫砂的艺术性,来表现禅文化的精神。或直述佛教故事,或隐喻佛理禅理,或一目了然,或耐人寻味,无不充盈渗透着质朴的情感,古拙的意境,以及“静水深流”、不急不缓的修养和情怀。说到这里,泽锋解释道:“佛教文化是我设计壶的中心思想,同时,我也将中国的儒、道思想融入在其中。比如,壶的表面有儒家文化,那种温文尔雅、清静高远的思想,而骨子里,则是道家的文化,讲究阴阳、对称以及运动和变化,这一点许多人并没有注意到。我们常说壶盖是天,壶身是地,壶盖的重量一定要压得住壶身,壶嘴的出处、壶把的收度和这些弧度,都是有讲究的,都符合道家思想,‘道’的思想是做壶的骨架。”
泽锋又告诉我:“在我的壶中贯穿的佛教思想,一个是‘渡’字,佛渡有缘人,一个人从迷惑到清楚、从混沌到智慧,就是一个‘渡’的过程,佛教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无数睿智的高僧大师,也都是这一个‘渡’字的结果。另外就是一个‘空’字,在佛教里,‘空’是能容下一切的,你仔细看我的壶,空的地方好多,设计这么多空,就是希望表达出一种境界,一种修为。陶器制作,包括紫砂制作,我们常常把它叫做陶修,陶修也是修行的一种,我的生活就是陶修的生活,就是用这种理念来设计紫砂壶。”
提到与星云大师的渊源,泽锋说,2009年有缘邂逅星云大师,星云大师在看了他的作品后,提议让他做一些与佛教有关系的壶。在此之前,泽锋就有一些这样的创作尝试,经星云大师的鼓励,他便在这些创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把壶,取名为“心灵的智慧”,这就是与星云大师结缘的第一把壶,星云大师看到这把壶后,兴奋地赞扬道:“宜兴文化,紫砂第一!”因为星云大师对宜兴本土文化了解至深,所以对紫砂艺术的见地也颇为独到。与泽锋成为忘年交后,星云大师向他提出三点忠告。第一,无论是佛禅文化,还是紫砂文化,只有切实融入到生活当中,才会拥有自身的价值;第二,一名艺术家,只有定位好一个方向,坚持不懈地朝这个方向不断进取,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走得更快更远;第三,在当今纷杂的社会背景下,必须保持一颗淡定、闲静的平常心,并将这种境界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作品中,其作品才能反映自身的品格,才会与众不同。
深受星云大师理念的影响,泽锋在创作佛教题材的作品时,将每一件作品都视作一个事件,他最早的佛教系列作品名为紫砂物语,便是为每一把壶都赋予了一个独立的故事。此后,又陆续创作了此类作品500件,暗喻500罗汉。他说,今后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的提升,以及对佛教的日益深入理解,有关佛禅文化的作品会更加趋于简单拙朴,因为返璞才能归真。这番话让我想到弘一法师的书法,那种浑金璞玉般的清凉超尘,精严净妙,闲雅冲逸,于温婉中显乐感,于朴拙中见风骨,给人的感觉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余的稚朴。或许,若干年后,在泽锋的紫砂壶中,我们也能寻觅到这种超凡的宁静和闲云野鹤式的淡远。
从明代至今,500多年的时间里,无数能工巧匠在宜兴这个地方,创造了数不胜数、异彩纷呈的各类紫砂壶,仅不同的造型就达十余万种。祖先留下的这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让当今的工匠们即使亦步亦趋地单纯模仿传统壶型,也堪名利双收了。然而,无论何时,总会有少数“不知足”的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揣摩、尝试、创新、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前一类人,我们称作“工匠”,后一类人,我们常常叫他们“大师”。
显然,泽锋就是一位这样的大师。除了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壶型的设计,在制作工艺上,他的壶也与众不同。比如,在壶嘴的前部,他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把,这一小小的突起使水柱变细,水流力道增强,倒茶时水流速度加快,比较符合现代生活节拍。这是泽锋对当今快节奏生活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迎合,他说,古人不需要这个,是因为那时是“安步当车”的慢生活方式,现代人需要快,许多人喜欢这样的步伐,茶壶就需要这样的变化,如果以后大家的生活节奏再慢下来,静下来,这壶型还要再调整。又比如,他在壶里加了一个球形的花洒样的过滤装置,这是受日本茶道的启发。有了这样一个装置,茶叶就不会对水流形成阻塞,而且倒茶时,出水特别柔和,倒在杯中不致溅出水滴,尽显温文雅致。此外,泽锋还告诉我,他可以把同一块泥片同时烧制成10种以上不同颜色,迄今为止,这种烧制方法的秘诀还只有他一人掌握。
紫砂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沉于心,而见于物象。”一把茶壶放在眼前,你第一眼就被它物象的形式美所打动,继之,是细细鉴赏之余其内在韵味带给你的意境,让你越发爱不释手。如果是这样,这壶便与你有缘。你欣赏的一把壶,必定与你自身长期积累沉淀的审美趣味、文化修养、生活阅历一一吻合,并汇聚于一点突发顿悟,直窥人生根本,进入一种无象之象的浑融之境,萌生“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情愫。至此,你的立身观点、壶的物语以及制壶人的心灵便三者合一,息息相通,你会觉得,这把壶,原是为你一人而量身定制。
最后,我笑问泽锋:你素爱喝茶,品茶时,通常是用自己的壶,还是别人做的壶?泽锋说,有时用自己的,更多时候用别人的。用自己的壶,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审阅,用别人的壶,是对他人作品的一种欣赏,也是和别人的一种心灵的互访,以心传心,心神领会,便可心意相通。寥寥数语,道出紫砂艺术的真谛。
尔时,一缕斜阳洒落茶桌,紫壶、玉杯、碧茶,在金色光线的沐浴下益发晶莹通透,温润空灵,禅机一片,恰似恬淡而丰满的人生。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