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26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一块在涤荡间沉睡了千年的泥土,穿过唐宋之风,淌过明清之河,在美丽的陶都大地上,已成为一种艺术与文化、实用与欣赏、材质与审美有机结合的中国民族工艺品,富有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千姿百态的紫砂壶折射出主人的壶艺修养和文化创意,无不充盈着紫砂的特质、文化的灵魂和寓意的情趣。
汪庆红的壶艺作品便是如此,走进他的艺术馆,馆中作品传统而不失新潮,通俗而又高雅,这些作品通过对创作的深度思考,通过对作品自然的、和谐的、艺术的原则要求中,彰显砂壶内在格调和品位的崇高。
汪庆红,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紫砂行业协会会员;他自幼受壶艺熏陶没,1988年开始学习紫砂手工的传统技法,期间得到多位大师的指点、传教;1995年他创办了庆红紫砂艺术馆,现坐落于美丽的丁蜀镇陶瓷城,历经几十年的孜孜以求,汪庆红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技艺功底厚实,充分展示了紫砂艺术的风采,在这好几百平米的馆内,一件件紫砂艺术品体现着汪庆红的紫砂情怀,他的作品优美清新,典雅大方,在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传统中求新意,实用中求美观。
汪庆红对紫砂的钟爱,是他人生的不懈追求和生命的重要组成。他在紫砂学艺过程中,从临摹古人、前辈和大师作品,到注意捕捉随时迸发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意识的情感体验,营造壶艺新作。他的原创之作“江南四怪”,虽然也是以竹为题材,彰显江南竹海的艺术作品,但是是以新的形态释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在汪庆红看来,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能够以紫砂壶的形象再生。
“江南四怪”
说到紫砂壶的造型,汪庆红对自己是绝对的苛求完美,这是他与生俱来对美的偏爱。即使是传统的器形,都可以有新的解构。一件“供春隐龙”、一件“醉西施”、一件“松鼠壶”都是他依据自己的眼光,慢慢修饰,慢慢雕琢,最后成型。作品的每一个新的变化都是他来自于生活、观察、思考的沉淀。他认为,紫砂壶是一种艺术品,也是作者对生活、对文化的一种寄托和追求。在艺术范围中,实际上精神内容决定着紫砂壶艺术的表现形式。
汪庆红在紫砂艺术的天地里徜徉,每件佳作都有他独到的理解和突破常规的创新。例如他的“线云”,摹古法,施新意,创作而成。壶层次分明,简练中独具意蕴,圆和中显示张力,尤其是壶盖周沿“圈线”,形象地演绎出“布线如云”的创作主题和精神内涵,它的品位,它的寓意让人一览无余。
汪庆红宠爱紫砂壶的传统造型。在他看来,能够经受岁月沧桑的洗礼,而不灭灼灼其华的一定是经典。在实践中他总是跃跃欲试地想为曾经的经典作品融入新鲜的元素,祈盼成为新的经典之作。他的“松鼠葡萄”、“石瓢”、“方圆”组壶等都是在器形与刻绘的交融中包容美学的韵味,蕴蓄象征的含义。这种形意相依,气韵生动的艺术个性,可以作为其紫砂壶艺术的注脚。
一件“楚汉风云”巧夺天工,天下独有,世间人的审美形式纷繁多样,艺人们的思维千变万化,但创作理念都是为了体现壶的“实用”,体现壶的“韵美”,这一点则是一致的。从传统经典作品中去汲取给养,研究,分析、细细揣摩,从整体的大气中雕琢演绎。
在汪庆红看来,做壶的过程中也会走一遭类似人生的旅途,有漫漫坦途,亦有跌宕起伏;有沉静似水,亦有怦然心动;对做壶来说,是在生活中积淀,在积淀中感悟,在感悟中施艺,来自自然,发自内心,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壶,也找到了自己。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