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葛韬:爱紫砂更要懂紫砂

时间:2016-08-18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壶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历史……”每周六下午两点的紫砂“科艺”课堂已成为葛盛陶庄的一大特色,陶庄庄主葛韬亲自化身“讲师”,为前来陶庄参观赏壶的朋友们耐心讲解紫砂的历史和发展。

  为什么要亲自讲“紫砂”?出生紫砂世家、做了一辈子茶壶的葛韬直言:“相对于惠山泥人的落寞而言,紫砂受人们喜爱、是非遗中的‘贵族’。但人们爱紫砂却不懂紫砂,连基本泥料都一窍不通,更别提背后的文化了,这大约是我办公益课堂的初衷。”

  这些年,从炼藏泥料到办紫砂书画院,再到紫砂“科艺”公益课堂开讲,一切都是无心插柳、却又水到渠成。

  十年炼藏近百种泥料

  在葛盛陶庄的紫砂泥料展示馆中,用高脚杯和盘子陈列着近百种颜色、形态各异的泥料样品。“这个是康熙红朱砂,朱砂是紫砂中的上乘绝品;这些叫黄龙山葛砂、菩提砂和阳羡土……”说起泥料,葛韬如数家珍。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出名,在于当地特殊的泥土。”葛韬祖居宜兴黄龙山下,打小就和这些“大自然的恩赐”泥土建立起了深刻的感情。

  前几年,陶都丁蜀黄龙山附近盛行地产开发,黄龙山一带地貌翻身变化,千万年深藏的紫砂原矿终见天日。可是,开发商却在此地建起了商业建筑,“实在是暴殄紫砂之不可再生之天物”。

  也正是从那时起,葛韬第一次意识到紫砂泥料的珍贵。历经数年,葛韬常常往返奔波于黄龙山、多次实地考察寻泥,再以秘制古法,经多道炼泥工序、细制精选,研制调配出了近百种紫砂泥料,其中有十余种泥料还注册了品牌专利。

  紫砂是壶更是文化

  “顾景舟的徒子徒孙有上百个,但他仅给吴亚萍和我题了词。”葛韬拿出顾景舟于1992年12月17日题给自己的手迹,“继承传统、发扬光大”是顾大师对葛韬的寄语。

  对于紫砂,葛韬认为它不仅是壶、更是文化;既然是文化,就需要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

  为此,葛韬在葛盛陶庄特别设置了紫砂书画院,邀请国内外著名书画家在做好的紫砂壶坯体上创作;邀请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等知名学府提供艺术文化后援创作;并为前来参观的紫砂爱好者提供自我创作展示的平台。

  “紫砂是诗书画、儒释道的重要文化载体。”目前,该书画院已与55名国内书画名家签约,葛韬的壶加上大师的书画,形成较为成熟的禅荷韬砂、佛经禅砂和佛手紫砂三个系列的紫砂产品,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

  “科艺”两年开讲150场次

  “葛大师,您帮我看看这个紫砂壶是真是假?”这是葛韬开办紫砂“科艺”公益课堂最直接的原因。2014年,葛韬成为宜兴市科协聘请的第一位紫砂科普讲师,葛盛陶庄也成为新一批的无锡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该公益课堂由紫砂工艺师葛韬担任主讲,旨在基于百年葛氏家族陶艺文化底蕴,力求从紫砂历史、工艺、造型、鉴赏和收藏等多角度、全方面讲授紫砂相关科学与艺术知识,弘扬紫砂艺术、普及紫砂工艺知识。

  “办‘科艺’课堂是理念的转变,从卖壶到卖文化,还将泥料展示馆和紫砂书画院串联了进来。”葛韬介绍,针对紫砂爱好者的时间,陶庄还开发了微课、简课和大课三种形式,通过不同层次实现紫砂“菜鸟”到收藏、鉴赏行家的蜕变。

  除了来陶庄的紫砂爱好者外,葛韬还将紫砂“科艺”课堂送到了宜兴的特殊学校和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高校之中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紫砂和紫砂文化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宜兴紫砂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时间,葛盛陶庄的紫砂“科艺”课堂已开讲150场次,受众人群超过1500人次。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小鹿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