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09-01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即便稀缺的紫砂泥可以卖上黄金的价,但没有了艺术含量的紫砂壶也就是一堆泥巴。
精明的温州人,炒股、炒房之后,开始了玩壶。有人专门分析了温州商人的玩壶心理:其一,增值。其二,显摆。其三,熏陶。其四,从众。或取其一二,或兼而有之。在如今不断增长的玩壶大军中,有多少人抱有这样的心理?
“一把有品位的紫砂壶,泡出来的不仅是茶香,还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玩家云阳陶醉于其中,炎炎夏日已过,手中的紫砂壶还是难以割舍。北京的沈云兰紫砂壶精品展、天津的“国粹紫砂壶”大师展、还有11月将在广州国际茶文化节上亮相的宜兴紫砂壶名家展,8月以来,各地的紫砂壶收藏活动更是轮番登场。与书画、瓷器一样,紫砂壶属于传统收藏,但一直是不温不火,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富阶层加入其中,紫砂壶收藏再次风生水起。
“陶都”烧炼紫砂传奇
说到紫砂,必提“陶都”宜兴。宜兴紫砂自明代中期开始盛行后,引领风骚直至今日。不过,对于圈内人来说,丁蜀镇才是宜兴紫砂的重地,因为不可再生的紫砂泥就采自于那里的矿藏。
沈云兰是宜兴土生土长的紫砂艺人,在他们70后这一代宜兴人中,口口相传的历史依然延续着,“‘乱世收黄金,盛世兴收藏’,那个时候,制作紫砂器物只是丁蜀镇百姓拿来养家糊口的行当,艺术创作还是凤毛麟角”。
到了解放后,宜兴成立了宜兴紫砂工艺厂,任淦庭、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裴石民、顾景舟、蒋蓉7名艺人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员,如今绝大多数紫砂大师都出自他们7人的门下。
“一壶难求”是在改革开放后,大批港台老板拥入,宜兴紫砂壶备受喜爱,名家壶已经是供不应求,可订单还是源源不断。即便大批熟练或半熟练的工人齐上阵,宜兴紫砂工艺厂也难以满足需求,于是大量的民营紫砂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一时间,紫砂壶似乎比米、面、肉、蛋还紧俏,“私下买卖是不允许的,宜兴的主要路口甚至设立了检查站,凡是私下往外运壶的车辆都要被查扣”。不过,这些只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小插曲,如今不仅宜兴紫砂在海内外都有收藏,像沈云兰这样到各地发展的紫砂艺人也比比皆是。
一两紫砂一两金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一僧人突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大富大贵了。”其实僧人指的就是紫砂壶的泥原料,它由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构成,俗称“富贵土”。
这样的传说并不是没有现实依据的。紫砂矿产主要储存于丁蜀黄龙山一带,20年前,一吨紫砂泥只卖几十元钱,现在最低也要七八千元,“身价”涨了百倍。这样的紫砂泥若是到了制壶名家手里,就是“一两紫砂一两金”了。
不过在爱壶人而非投资者眼中,紫砂壶不仅仅贵在泥料上。“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云阳认为这是紫砂壶的一种品格,“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沸水注入空壶,也会茶香氤氲,这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用它来泡茶不失原味,更无茶具本身所带的异味,聚香含淑,是真香真味。”
自从去年宜兴紫砂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收藏界掀起了一个收藏紫砂的小高潮,然而经权威部门勘测,紫砂矿产是宜兴独特的不可再生资源,目前存量非常有限。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可能面临枯竭的危险。
藏市潮起潮落
精明的温州人,炒股、炒房之后,开始了玩壶。“紫砂壶首先是一种文化,价格总有潮起潮落,但文化是永恒的收藏。”宜兴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涛说。
爱家收藏市场专家介绍,紫砂壶收藏投资热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批港台藏家大量购藏,狂热炒作,新壶市场价直线上涨,老壶更是有价无市。热炒之后,上世纪80年代末紫砂壶价格逐渐回落,经过持续低迷的盘整后,近两三年行情再次启动,收藏投资者蜂拥介入。同样做一把紫砂壶,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市场价在20万到30万元,省级大师在3万到5万元,高级工艺师在2万到5万元。
与价格一起上涨的还有风险,只认名家就能万无一失吗?在紫砂壶市场低迷的2001年,很多现代名家的紫砂壶价格都跌了20%,只有顾景舟等近代代表性大师的作品没有跌价。在王涛看来,不论是有荣誉称号、技术职称的,还是自学成才的,只要作品好,不是大师但是大家的就值得收藏。他认为,挑选紫砂壶尽管可以从制作工艺、造型设计、选用材料等几方面来衡量,但最终还是要看你的喜好和价值观。
“‘好古’但不‘泥古’,初入门的玩家不要过度追求年代。”云阳认为,收藏大师级的作品同样要有大师级的眼力才行,收藏明清老壶的难度就更高了。他觉得,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大师子女的工艺紫砂壶,虽然目前处于低价位,但玩着玩着就升值了也说不定呢。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