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20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最近,丁蜀镇紫砂艺人刘根林有些忙碌,他一手创办的“爱心紫砂艺术培训中心”,下个月第二期培训班就要开学了。尽管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就绪,但他总觉得部分细节还有待完善。自2014年该中心创办以来,已有6位“零基础”的特殊学员顺利毕业,并从此吃上了“紫砂饭”。
刘根林在紫砂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慈善事业也做了近三十年。这些年来,凡是逢年过节,只要是民政部门或是社区居委组织慰问困难群众的活动,刘根林总会积极响应。五年前,他还将个人作品拍卖筹得的4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了丁蜀镇慈善分会。在他看来,慈善和制壶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也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两年前,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在丁蜀镇社会事业局的鼎力支持下,“爱心紫砂艺术培训中心”在该镇湖渎社区开始“试点”。
尿毒症患者、肠癌患者……在刘根林招收的第一期6名学员身上,全部有着不幸的“标签”。“在我接触他们之前,我知道他们生活得很艰难。接触之后,我还知道他们不但没有碰过紫砂,甚至对这样的免费培训也不感兴趣。”刘根林说,学员的麻木状态自己早有思想准备,把他们“哄过来”成了当务之急。鲍勃是这批学员中心理压力较大的一个,因病致贫的他,还和妻子离了婚。于是,刘根林通过各种途径,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试图让他释放压力、消除顾虑。两个月不间断的支持和鼓励,终于让鲍勃走出了生活的阴影,更难能可贵的是,经刘根林点拨,鲍勃在制壶方面还表现出了一定的悟性,手工技艺得到全面提升。
“几个月下来,其他几名学员都和鲍勃一样逐渐进入状态,他们变得健谈了,就连脸上的表情也丰富了。一个个从当初低着头踏进教室,到如今昂着头迈向社会,我全部看在眼里,也真心替他们高兴。”刘根林回想起发生在学员身上的变化,嘴角挂起了微笑。一年的免费培训,刘根林虽然为此投入了近70万元,但他让这些学员重拾生活的信心,还通过自己的手艺实现了谋生和创业。
第一期培训班的成功,非但没让刘根林沾沾自喜,反而促使他反思授课及日常与学员交流过程中的不足。为此,他针对这些“零基础”学员“慢热”的特点,为第二期学员量身定制了一本100多页的手绘教材,图文并茂地介绍制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他还准备把第一期的几名学员请来,让他们担任第二期学员的辅导老师。刘根林说:“新老学员之间有着共同语言,新学员遇到的难题,老学员以前可能也曾遇到过,他们可以用经验帮忙化解。而且,老学员现在都是一个个成功案例,他们的现身说法要比我的引导有效得多。”
除此之外,刘根林还动起了班级设置的脑筋。把原先设置的一个综合班,细分成制壶、陶刻、泥绘三个小班,以方便不同兴趣的学员自主选择。同时,此次招生对象也面向全镇困难群众,招生人数计划增加到30人。刘根林说:“我的学员大多遭遇过不幸,但他们都通过自身的努力,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我只是传授了他们一点点技能,收获的却是满满的感动和欣喜。这种‘义务教育’我会一直办下去。”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