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25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王林仙被许多壶艺爱好者誉为“花仙子”,不是因为她有着花一样的容貌,也不是因为她的名字里有个“仙”字,而是因为她擅长制作紫砂花器,所创制的紫砂花器形象逼真、色彩自然、精致细腻。从事紫砂艺术30多年,她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一步步走来,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在紫砂壶上塑出了一片美妙的景色。
王林仙对紫砂的喜爱,是从父亲用紫砂壶泡茶开始的。小时候,每当她见到父亲用紫砂壶泡茶时,总会上前呼吸那袅袅升起的热气,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学校毕业后,她好像早就与紫砂有约定似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紫砂。
正如有首歌中唱的那样: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王林仙选择了紫砂,紫砂选择了她这位心灵手巧的江南姑娘。走进紫砂,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世界:一块泥,几件工具,凭着一双灵巧的手,可以做出各种方圆不一、花素不同的壶来。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它可以将人的思想,将人的灵感,将人对壶艺的痴迷,悉数容纳其中。创作完成一件作品,内心的那份喜悦,精神上的那种享受,是这世间很多事情所无法比拟的。
在紫砂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有人满足于半山腰,有人在中途放弃。王林仙牢记恩师李昌鸿大师的教诲:艺无止境,壶艺创作犹如攀登高峰,要不断地超越自我。 因此,她不敢有丝毫懈怠,不断地向紫砂壶艺的高峰攀登。30多年来,她先后创制了“蟠桃系列”“松竹梅系列”“梅兰竹菊系列”等八大系列,其中“蟠桃茶具”“双子缘”“东坡古桥”等30多件作品分别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的金奖、银奖及国内其他奖项。
擅长象形、仿生等紫砂陶艺的创作,王林仙常常用自己的作品,把人们带进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夭夭灼灼花盈树,棵棵株株果压枝”,枝头上满满地挂着粉嫩的仙桃,一簇簇的惹人怜爱,灵巧的小猴在树丛中忽隐忽现……高大的树上,缠绕着果实累累的葡萄藤,树上的松鼠忙碌的采摘嬉戏……姹紫嫣红的鲜花不分时节,纷纷绽放,红梅飘香,菱花舞动,看那竹影婆娑,阵阵暗香浮动,仿佛是来到了传说中的瑶池仙境……她犹如“花仙子”一般,紫砂泥在她的手中神奇地变化着,一把壶一片景,壶美景美陶醉人。
她的“春回大地壶”记录了早春的活力。天初暖,日初长。春日的暖风,吹醒了沉睡了许久的生机、沉寂了整个冬季的大地,渐渐忙碌了起来。壶顶是新鲜的竹笋,从刚刚变软的泥土中钻出了身躯,正努力向上生长。壶把根处,横出了一根细枝,贴在壶身,几朵玉兰花在枝头欢舞,露出了黄色的花蕊,兴奋地宣扬着春的信息。几只瓢虫,仿佛感受到了生命的气息,一只在壶顶向竹笋爬去,一只在壶身朝着花儿靠拢。树枝状的流和把,迎合浑圆饱满的壶身特性,线条圆滑、柔和。春回大地,生机和温暖又回到了人间,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生动,带着希望与力量展示生命的活力。
当春天渐行渐远,夏天来了时,娇艳的桃花早就失去了踪影,枝头上累累的鲜桃,给夏天的桃园带来了诱人的芬芳。王林仙将他们剪下,移植到了紫砂壶上,创制了“福寿双全壶”。大的寿桃为壶身,微微凸起的壶盖上,一截断枝连着小巧的嫩桃,边上散着几片卷曲的桃叶。将桃干弯折成三叉的提梁,与壶身粘连,虽然树枝上疤痕累累,但仍旧粗壮有力,枝头层层叠叠的树叶,也因此贴在壶身,而在拥挤的桃叶边,两个玲珑剔透的桃子,露出了它们细小的身影,娇小的它们却像害羞般不敢上前,只是呆在树干的身边。壶身的“五福捧寿图”,为这个紫砂壶增加了传统文化的气息。把桃和古代的传说相结合,以桃寓寿,造型和装饰相辅相成,壶形和寓意两者合一,达到文化和壶艺融为一体,使紫砂壶蕴含着美好的祝愿。
秋是收获的季节,一把“大金瓜壶”让人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壶盖嵌入壶身,两者浑然一体,组成一个硕大的南瓜,顶部中间的一截果柄,形成了壶钮。壶把由老藤弯曲而成,并在壶身继续伸展,几条瓜蔓和折叠的嫩叶,伸展自如,在一片大的叶子边缘,停着黑色的瓢虫,仿佛是在为叶面上的伤洞负责。一幅亲切闲适的田园景象,一切都生机盎然,尤其是硕大的南瓜,让人忘记了耕种的辛苦,只剩下收获的甜蜜。
寒冷的冬季,凛冽的北风,让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依旧挺立不倒。在王林仙的紫砂壶“岁寒三友”中,它们相依相存,共同抵御寒风的侵袭。截取竹筒作为壶身,一段带着嫩芽的竹节做成了壶嘴;一侧的梅枝弯折成壶把,枝头的点点红梅贴在壶身;松段卧在壶顶,青翠的松针,红色的松果,零落的点缀在壶盖上。在暗红的壶体上,花的红,叶的绿,显得异常靓丽,颜色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生命力的坚强赞叹不已。
艺海无涯。如今,在壶艺创作上硕果累累的王林仙,依然在紫砂艺术的园地里躬耕不辍。她要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更加精美的紫砂作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