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2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在李志平的壶艺人生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紫砂管理者的工作,但李志平说,“我所从事的工作一直与陶瓷有关,我没有离开过紫砂,因为我认定了紫砂是我一生的事业。”正是这种信念,让李志平在辞去紫砂厂厂长的职务后,拒绝了朋友要他去其他行业发展的高薪邀请,坚持选择终身与五色土相伴。
“道洪”制壶风格
1978年,李志平知青回城,进紫砂厂工作,并选择当时在大多人眼里最累的专业,做紫砂壶。“当时大家都笑我‘傻’,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要选择做陶瓷,那就要做陶瓷里技艺最高的——紫砂壶。”从此,李志平开始跟随紫砂大师何道洪开始他的壶艺人生。
李志平做壶起步晚,厂里要求他用一年的时间学习别人三年的课程,于是他每天压榨自己的时间学习紫砂的成型技法,并按期完成工厂的工作量。虽然劳累,李志平感叹,“幸为何道洪大师的徒弟,并深受大师喜爱,经常被他带在身边传授经验,在制壶技艺的传承方面,大师对制作一把壶的每一个程序所应把握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范,壶做出的“味道”要圆润,不能着急,心要静。壶要做得好,泥性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李志平不仅传承了大师精湛的制壶技艺,大师淡然处世的为人风格也深深影响了他,“何大师要求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心静,并不断地超越自己。”在何道洪严格要求下,李志平传承了何道洪浑厚、圆润、张力十足的制壶风格。
2000年后,李志平重新开始操刀制作紫砂壶,他的壶艺风格更完整的传承了道洪风格,朴实、浑厚,圆润中透着张力,从里向外像爆炸一样,接近爆炸的临界点。既有阳刚之美,又不失飘逸灵秀之气。
2001年,李志平的《双友壶》获上海第三届工艺大师精品展银奖。该壶取材于何道洪大师雄浑厚实的造型,再配之以飘逸的竹叶、含苞待放的腊梅,给人一种天地灵秀的感受。2004年,李志平的另一佳作《汉玉壶》获太湖博览会金奖和江苏省工艺美术最高奖励——大阿福奖。这把壶整体给人以汉代玉器线条流畅、圆润的美感,壶体沉稳有力,体现中国传统造型的含蓄与内敛。
由“做紫砂”转为“运营紫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30岁的李志平由于眼光独到,表现突出,被提升为干部。进行了由“做紫砂”到“管紫砂”的身份转换。年轻有为,做事有冲劲,是李志平当时的状态。他一上任,就进行了两大改革,第一,将学徒制由三年制改成五年制,运用5年的时间培养每位学徒学有所成。第二,改革技术人员的分配,将优秀的技术人员送到学校去进修,大大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1996年,李志平出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由于金融危机,整个紫砂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李志平为了紫砂厂的生存,扩大其他紫砂产品的销售。这一时期开发了很多新的产品,像紫砂花盆、紫砂电饭锅、紫砂酒瓶等。
李志平在任紫砂工艺厂厂长期间,为推动和发扬光大紫砂艺术做了很多事情,他针对当时市场上紫砂假货泛滥,销量俱下的不利局面,为正本清源,组织举办了上海、北京、苏州、广州、港澳台、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大型紫砂精品展览活动。1998年,由于身体原因,李志平辞去紫砂工艺厂厂长职务。
李志平在紫砂行业的眼光是非常精准的,他说:“我看好紫砂,我的感觉和判断和现实的发展是吻合的”。1998年,李志平在台湾办厂的时候,有个电视台记者采访他,认为紫砂壶在大陆做不成什么市场,当时的情况确实也是那样,好多做紫砂的都改行了。李志平跟记者说:“你们台湾为什么有市场,你们收入高,你们爱喝茶,喝茶那一定要用紫砂壶,这个市场从喝茶来的。要是大陆有一半人喝茶,那就是大市场,掀起滔天大浪了”。他认为紫砂壶快则5年,慢则10年在大陆市场肯定跟台湾市场一样,李志平回来后,动员所有的朋友、亲人,去做紫砂壶。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到2003年,大陆紫砂市场就开始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了,2008年到台湾去做紫砂壶生意的人全回来了。
“大智堂”制壶专家
2000年,李志平重回何道洪身边学艺,并在2002年,创办了“大智堂陶艺”,他对紫砂行业独特的理解和在紫砂企业运作方面成熟的经验在大智堂陶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李志平说:“大智堂陶艺旨在以壶会友,广交朋友,为发扬和推广紫砂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个人简历及成就:
李志平,著名陶艺家。1978年从师工艺大师何道洪,成为其得意弟子,尽得道洪技艺真传。1996年任紫砂工艺厂厂长,组织举办97苏州国际茶文化艺术节,97香港回归澳门展,马来西亚紫砂精品展,98台湾紫砂壶艺术展等大型展览十多次。2002年创办大智堂陶艺,成为推广宜兴紫砂艺术的组织者。作品以道洪大师朴实浑厚、工艺精湛的风格见长。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